第190章 三個讀書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興武三年二月初九,本來應該於去年舉行的科舉會試改在了這個時候舉行。這就是之前柳如是所說的春闈。會試逢辰戌醜未年份舉行,但現在是丁亥年。
按理說不會有這場會試,可是,因為收復金陵之戰,這次不但位於京師的江南貢院安排了會試。於各省府的鄉試也會在本年進行,當然,鄉試要到秋季才會開放。
這次的會試還放了恩科,恩正併科,廣納賢士。這可是破天荒頭一次,主要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興武朝的吏治處於“強烈地震”的狀態,各級官員缺的厲害,人才也急缺。 這個好訊息早就登載於皇明日報,大多數人都知道。
而網羅人才的最快渠道,也就是科舉取士這個重要的形式。
科考舉士雖然網羅的大多數是滿腹經綸的八股人才,但朱辰鈺沒的選擇,這樣選出的人才起碼是識文斷字的,對四書五經熟悉的很,擇其優而錄之。
而且這次科舉考試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除了由朝廷設立的考官閱卷之外,皇帝還另外下了一道詔書,這封詔書非常奇怪,說的是凡是參加科舉考試的答卷,都會呈給長公主殿下看一遍。
這道詔書是公開的。應試的舉人們很早就得到了這個訊息,很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為什麼卷子要給公主看?難道這次考試薦官公主說的算?
要說武舉人考試有公主參與,那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長公主是領兵大將,武藝超群,打遍天下無敵手,民間早就傳開了。
可這文官選拔難道公主殿下也要橫叉一腳?她懂四書五經嗎?她看得懂策論嗎?萬一因為她的原因,影響了科舉考試的公平,這個責任誰來負責?
最為不滿的是吏部的文官集團,這些人當然知道朱辰鈺的所作所為就是在挾天子以令諸侯,跟當年的曹孟德沒啥區別!
而這次科舉考試她橫加干涉,就是最鮮明的例證!
其實,這些人真的誤會朱辰鈺了,她根本就沒打算干涉科舉考試的結果。只不過是想看一看考生們的水平,藉此尋找合適的人才而已。
其關注的重點也不在於八股文的水平,而是重點放在策論的環節。舉子們治國理政的議論還是值得一看的。說朱辰鈺不懂四書五經那純粹就是小看她了!
朱辰鈺早有準備,論八股格式,她自然是不太懂,但是自朱熹以來的儒家思想發展,她可是做過功課的。並且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其思想絕對超前,且具有前瞻性。
十五日,會試結束,三批共一千三百二十二人的考卷,由專人用紅筆謄寫一份兒送到公主府,送來的還有一份新科會試的榜單。
朱辰鈺挑燈夜戰,將這些舉子們答的題挨個兒粗看了一遍。對於一些不乏新意的答卷,她都做了重點篩選,一些被她認為是優秀的答卷,則進行了批改。
果然,這些憋了很久的讀書人這次科舉非常給力。
第一名會元是一個姓謝的秀才,其策論較為精彩,八股更是優秀。但朱辰鈺不感興趣,直接隨他去,樂意送國子監就送國子監,皇家高等學院反正是不需要這樣的進士。
唯一引起朱辰鈺側目的有未來的三個大人物!他們是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復社三大家,當然,復社因為朱辰鈺加強的思想政治管控,受到了極大的打壓。
這三人一直在為此感到憂心忡忡,對朝廷的諸多政治管控感到極為不滿。覺得讀書人再也不能自由發表政治言論了。
三人分別得了第五十六,第五十八,第四十四名,在考生中間算不得太優秀的。朱辰鈺看到三人的名字,立刻派人前去請人。
這次科舉錄取了前四百二十人,本來三個人正在為不能進前十而感到懷才不遇呢,突然接到了公主府的請帖。
這倒是讓三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