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大順皇帝李自成,一早便下令大軍渡江北上,卻是格外的順利,果然那周丁旺帶回去的訊息是真的,那荊州守將懾於大順軍之威,一聽見風聲就連夜逃了。

剛剛抵岸,閆括便帶著手下前來迎接,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派喜氣。

閆括看過董彥的信,卻早就明白了那個姓董的為何要落荒而逃了。他x的就是個拉大旗作虎皮的主兒。起先他還覺著那人多大個本事,手下兵將沒十萬也有八萬呢。卻沒想到他手下才幾百,這還是一大早知府於宏告訴他的。

一天前,董彥也給於宏送了封信,也是叫他早起拆了再看,可是他看完信,差點沒嚇暈過去!這姓董的不仗義啊,這不是把他望火坑裡推嗎?私通闖賊,這是一定是,這姓董的跟闖逆就是一夥兒的。

讓我去見閆括?讓我不管怎樣的要求都答應下來?這大順軍今晨就渡江來取荊州?這這可如何是好?

於宏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手裡沒有一兵一將,也沒有銀兩資財,想著逃走,可是又望哪裡逃?那閆括這會子恐怕早就盯著他呢。難怪,難怪姓董的要保那個閆括,這分明就是演給他看的一齣戲。

最終,於宏也沒敢跑,封了些銀兩,火急火燎的去見閆括,姿態放的很低。

這閆括卻也是個聰明人,不費一兵一卒拿下荊州,這可是大功一件,雖說那個董彥讓他擔驚受怕了一天一宿。可這樣一來,他在李自成跟前立下的軍令狀卻是無虞了。

眼見於宏來見,他覺得這個知府沒必要為難,將來這荊州總要有個管事的,與其讓他人來做知府,倒不如將這於宏捏在手裡,安在知府那個位子上。這樣一來,他閆括也算有了一處根基。

打定主意的閆括,就按照董彥交代的法子,將取荊州的功勞全攬到自己身上了,還不失時機的替於宏說話,說什麼於大人仰慕大順朝已久,此次取荊州,於大人與他裡應外合,破了城門。

李自成手下一干大將面面相覷,雖然總感覺這種事情有點異乎尋常,可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順軍十餘萬人在荊州城外駐紮,閆括則論功行賞,提了個總兵,於宏仍舊是知府。

對於得荊州,李自成頗為滿意,自打從北京逃出來,他還從未有過這樣的運氣。清軍勢大,兵強馬壯,又有大明官軍猛虎在側,著實讓他頭疼了這麼些日子。

這幾日聽聞清兵東進,與大明官軍在淮河一帶僵持,這荊襄二郡卻是兵力空虛。趁此機會修整一番,再打回陝西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自成這邊打著如意算盤不說,單說董彥一行人,卻是踏上了西進四川的路線。

這次沒有追兵,也帶足了盤纏乾糧。沿途路過幾處山寨,有落草的賊寇遠遠看見董彥的官軍裝束,紛紛避而遠之。到了川蜀,山多水深,路上也少見行人商賈。順風順水,這日便到了奉節縣地界。

奉節縣有一座瞿塘關,乃是入川必經的戰略要地。

瞿塘關位於瞿塘峽口,瀕臨波濤洶湧的瞿塘峽,但見那兩側高山壁立,氣勢磅礴。峽內水流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咆哮之聲幾里之外都聽的真真切切的。

此刻,這關隘上人頭攢動,旌旗飄揚,身著大明官軍戰甲的巡邏兵來往穿梭,箭樓之上卻有一員大將,身著戎裝,戴著鐵盔,盔上紅纓隨風飄擺。看身後,一襲大紅披風,更添了那將軍幾分英姿。

細看,這將軍壓住的兩鬢竟透出幾絲斑白來,面色雖說仍舊白淨如玉,卻掩飾不住歲月的刻痕,眼角的皺紋已然顯現。

這員將,非是旁人,正是名垂百世的大明忠貞侯秦良玉。

秦老將軍此刻正拿著望遠鏡觀察遠處一隊人馬。

“翼明。你來看看,這是何處來的人馬?”

站在秦良玉身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