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誠小麥總部,餘軍的助理拿著最新的資料走進餘軍辦公室彙報工作。

“餘總,昨天鴻康雲股東大會透露,鴻康 11 月智慧家電業務營收突破至 55 億,相較於 10 月資料,提升幅度高達 30%,而且在雲股東大會尾聲,鴻康的蕭總宣稱他們的旗艦手機已研發完成。”

餘軍接過助理遞來的資料,目光掃過那一列列數字,不禁陷入沉思。雖說小麥已發力智慧家電業務,可畢竟入場較晚。

不要說與鴻康的智慧業務相比較了,就算跟行業排名第二、第三的格美和海力相比,小麥的智慧家電業務也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需要追趕。

好在如今小麥投資了很多其他的智慧家電供應商,隨著這些供應商的助力,小麥的智慧小家電品類已逐漸追了上來,接下來便是要開始在大家電領域發力。

現在看著鴻康智慧家電的國內營收資料,這還沒算上鴻康的海外營收呢。

雖說鴻康並未公佈海外智慧家電的收入詳情,但依照國內的營收佔比推算,鴻康海外智慧家電的營收約有 30 億左右,這意味著鴻康的智慧家電產品在全球已然斬獲 80 億以上的營收佳績。

這讓餘軍心裡又羨又妒,直恨自己涉足智慧家電市場太遲,當下智慧家電市場的競爭態勢,與智慧手機市場截然不同。

智慧家電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基本就是鴻康一家獨大,其餘幾家爭得頭破血流,但跟鴻康的差距還是越來越大。

但智慧手機市場有國外的水果、三桑手機,國內的華榮、藍廠、綠廠等品牌環伺,競爭異常激烈,國內品牌根本沒有誰能佔據絕對的第一。

餘軍使出渾身解數,才勉強讓小麥在智慧手機行業躋身前五,想要再進一步,難如登天,這還是靠著不斷壓縮成本才達成的。

反觀鴻康,穩坐智慧家電市場頭把交椅,無需壓縮成本,歷經一輪行業價格戰後,諸多智慧家電公司紛紛倒閉,如今已形成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

但誰也想不到,在這樣的局勢下,鴻康居然還不滿足,要來智慧手機領域分一杯羹。

看著鴻康的各項資料,又回想起小麥 2016 年糟糕的銷售業績,餘軍暗暗嘆了口氣,直接吩咐助理:“你去叫市場總監汪雨涵過來見我。”

“好的,餘總。”

沒過多久,市場總監汪雨涵便來到餘軍辦公室。

“雨涵,咱們小麥 5 以及小麥 5 系列目前的銷售情況如何?昨天鴻康宣佈他們的旗艦手機即將研發成功。”

“餘總,目前小麥 5 和 5 系列的銷量,除一開始較為火爆外,後續便開始下滑,主要還是受處理器問題影響,技術部已在全力協調,可處理器的工藝缺陷仍無法徹底避免。”

聽完汪雨涵的彙報,餘軍腦海中靈光一閃,過往的諸多事情瞬間串聯起來。

“我明白了,鴻康之前一直傳聞要做旗艦手機,後來卻突然改為推出普通手機,我之前還納悶,現在懂了,原來鴻康是為避開 820\/821 處理器。”

“餘總,您的意思是,鴻康料到使用 820\/821 處理器,使用者肯定不買賬,還會損害手機口碑,所以直接跳過這一代?”

“對,不得不佩服蕭易的眼光與預判,他把所有不利因素都考慮周全了,果斷跳過 820\/821 處理器,如此一來,等下一代處理器問世,他們就能搶先應用。”

“餘總,那他們憑什麼斷定下一代處理器沒問題呢?要是下一代同樣存在工藝問題,鴻康豈不是白等一場?他們投入如此巨大,按如今智慧手機的競爭格局,再拖下去可就沒機會了。”

面對汪雨涵的疑惑,餘軍說出自己心中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