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2日晚上,因雙十一事務而推遲一天的鴻康雲股東大會準時召開。

鑑於整個 11月鴻康處於輿論風暴中心,再加上雙十一高達 3倍的業績增長,使得此次雲股東大會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晚上 8點,依舊是蕭易上臺進行彙報:

“智慧家電業務總營收 42億,毛利 9.6億。受雙十一前行業形勢影響,本月營收與上個月基本持平。”

“其中……”

“移動裝置業務總營收 33億,毛利 7.2億,受雙十一以及競品衝擊,本月營收相較於上月出現了輕微下滑。”

“其中……”

“鴻康國內收入方面,7月總營收 76億,毛利 16.8億。”

“人力支出 2.8億,廠房支出 2000萬,研發支出 5億,其餘常規支出 3.1億,算力和伺服器支出 1.7億,旗艦店搭建支出 2000萬,總支出 13億。”

“10月我們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並招聘研發人員,扣除各項支出後,10月純利潤 3.9億。”

“鴻康國外 10月營收 37億夏國幣,純利潤 8.8億夏國幣,銷量持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鴻康全球營收 112億,純利潤 12.8億。”

鴻康公佈的這份營收資料,彷彿是為這次智慧家電行業的燒錢大戰畫上了句號。

整個智慧家電行業在愛樂集團資金問題的衝擊下遭受重創,已然搖搖欲墜。

而在鴻康 10月份財報以及雙十一輝煌成績的映襯下,無論是投資機構還是同行企業都清楚地認識到,歷經半年多的燒錢大戰,那些小智慧公司除了耗盡資金、欠下供應商鉅額債務外,一無所獲。

即便面對如此惡劣的競爭環境,鴻康的發展依然穩健,每月收入穩定增長,雙十一營收更是比去年提升了 3倍有餘。

鴻康蒸蒸日上,而其他智慧公司卻每日遭受供應商的討債困擾。隨著供應商和使用者口碑的分化發展,一邊是鴻康的口碑在原本良好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另一邊則是其他公司在較差的口碑基礎上愈發惡劣。

大部分使用者紛紛選擇站隊,不再購買其他小公司的智慧產品,轉而只考慮幾家實力雄厚的大公司。鴻康原本因其他家電公司打折促銷而停滯不前的智慧家電產品銷量,再度開始飛速增長。

愛樂集團問題的爆發,也讓使用者深刻意識到,公司一旦出現問題,受影響的不僅是供應商,使用者自身利益也難以保障。

更為關鍵的是,智慧家電依賴後臺智慧產品系統,需聯網使用,若公司出現問題無法維護,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就如同廢品。

使用者的謹慎選擇使得那些原本就岌岌可危、勉強維持的智慧家電公司,在這一輪衝擊下紛紛倒閉,智慧家電市場由此加速優勝劣汰,進入強者恆強的時代。

就在網友們議論紛紛之際,網路上一則新訊息突然爆火。

這則訊息便是《福布斯》官網釋出的 2016年夏國富豪排行榜。

首富之位依舊由上一年的某達集團董事長蟬聯,資產淨值累計達 330億美元,換算成夏國幣約 2300多億。

第二是愛淘集團董事長,資產淨值累計 282億美元,換算成夏國幣約 1900多億。

第三是企鵝集團董事長,資產淨值累計 245億美元,換算成夏國幣約 1700多億。

排在後面的也是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的創始人,資產淨值均在 100億美元以上,換算成夏國幣約 700億以上。

起初,面對這份榜單,網友們也只是像往常一樣吐槽幾句,諸如這些人真有錢、羨慕嫉妒恨之類的話語。畢竟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