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恢復的銷量(第1/2頁)
章節報錯
小麥6的釋出會結束了,對於小麥6的配置和效能,網上並沒有以往小麥新品釋出會後的歡呼與雀躍,反而是褒貶不一。
如果小麥6是在鴻康F1之前釋出,或者與鴻康F1同時釋出,網上對小麥6的評價或許會包容不少。但如今小麥6是在鴻康F1釋出會兩個月後釋出的。作為一款晚兩個月釋出的手機,效能可以說是差不多,但配置卻差了不少:螢幕比不上,電池比不上,解鎖方式也比不上,唯一出彩的一點就是價格了,起售價比鴻康F1便宜1000元。
讚揚的網友基本都是在誇獎小麥6的價格:
“牛逼,價效比拉滿了!要是再改改,降低一些其他配置,然後1999元起售,那就直接無敵了。現在感覺還是有很多配置用不上,還不如直接去掉。”
“這才是好手機!而不是搞什麼3d人臉識別、高重新整理率那些沒用的東西,把價格搞得那麼貴,結果跑分還沒小麥6高。還不如減少這些虛頭巴腦的功能,給使用者降低成本。”
“一樣的效能,比鴻康F1便宜了1000元。雖然鴻康那邊功能和配置多很多,但那些不知道用不用得上,價格便宜是真的便宜。”
“手機這玩意不用買那麼貴,反正都是835處理器,買小麥6就好。鴻康能玩的遊戲,鴻康能用的App,小麥也一樣能用。1000元能買多少斤排骨了。”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網友覺得小麥落魄了。以前的手機行業前三,效能和配置還有價效比的扛把子,如今居然打不過一個新入行的。
“不應該啊,小麥不是為發燒而生嗎?上兩代確實挺燒的,熱到燙手,但最起碼配置和效能都跟行業第一梯隊一樣。現在小麥6除了效能外,其他都落後了一檔,這還是小麥嗎?”
“6啊,不愧是小麥6,要效能有效能,要螢幕有效能,要續航有效能,要解鎖有效能。買一臺手機彷彿買了一個螢幕和處理器,其他就沒了。”
“還是買鴻康吧,雖然小麥6便宜1000元,但缺了那麼多東西,體驗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了。建議還是加點錢,給自己一個最好的體驗。”
“好耶,這下不用糾結了,直接買鴻康的F1得了。正好我也想體驗一下鴻康的智慧家電,這次就一起買了。”
網路上對於小麥6的評價雖然是褒貶不一,但因為這巨大的討論量以及比鴻康F1便宜1000元的售價,也吸引到了不少關注價效比的使用者。小麥6的銷量也在逐步增長。
......
京城,小麥總部,餘軍辦公室。
餘軍此時已經拿到了小麥6的首銷資料。對於這個資料,餘軍感到喜憂參半。
好的一點是,小麥6的首銷超過了自己和公司的預期,比以往的小麥5和小麥5S都要高,算是打下了一個不錯的開頭。
不好的一點是,小麥6這一次還是使用了以往的“價效比”策略,而且這一次是極致的價效比。但這樣的宣傳方式並不是現階段小麥想要的。現在小麥想要衝擊高階,就需要把效能、配置、口碑都做起來,弱化價效比,提高產品售價,這樣才能賺到足夠的利潤,提升公司的研發技術。
而這一次,為了應對鴻康F1的競爭,無奈之下把之前預定的價格進行了下調,用比鴻康F1便宜1000元的價格吸引使用者。銷量是達到了,但這無疑讓小麥的衝高計劃增加了一些難度。
經過這樣一對比,反而襯托出了鴻康F1才是高階產品,而且還是創新和技術的全能選手。小麥本來的高階手機,這樣一對比,好像變成了中端手機。
而且,因為宣傳價效比,消費力最強、更關注品牌忠誠度、願意長期使用一個品牌的使用者,全部都被鴻康吸引走了。小麥只能收穫到一批更注重價效比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