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力得總部大廈,網路營銷部總經理徐進辦公室內,旗艦店的運營正在給徐進彙報最近銷量情況。

運營“徐經理, 我們新款排插銷量增長很快,直接帶動了整個旗艦店的銷量,同比銷量已經增長20%了,不過新款佔了總銷量的40%,其他款式加起來也就比新款多20%,目前看銷量結構很不健康,而且新款是我們毛利率最低的產品。”

徐進聽完,嚴肅的說道

“沒事,有增長就可以,楊總髮話了,今年的目標必須完成,毛利下滑現階段都可以接受,一定要把市場份額搶回來。”

“明白了,我等下回去就加大推廣力度。”

“嗯,對了,鴻康的銷量情況如何了。”

“根據我們這幾天的觀察,他們家排插的銷量起碼下滑了20%以上。”

“行,那就沒問題了,我們一個老字號,還投入那麼多廣告費,如果連一個新入行的都打不過,那就太丟人了。”

佛城,格美總部大廈,市場部總經理康建國辦公室內。

“康經理,我們新款電飯煲和風扇旗艦店已經上線2天了,從前兩天的資料看,新款目前在同產品裡銷量第一,電飯煲2天賣出去多單,風扇多單。”

康建國聽完後,笑著道

“不錯,看這樣子,基本是我們今年的爆款了,那其他產品呢。”

“影響很大,我們其他電飯煲和風扇的舊款銷量下滑了30%以上,總銷量實際上也就漲了不到10%。”

“增長有點低了,鴻康呢,他們這2天銷售情況如何。”

“我們同事每天監控資料,這2天他們電飯煲和風扇銷售額都下滑了20%多。”

“線下銷售有資料嗎。”

“第一批貨物已經交付了,但銷售情況還沒同步過來。”

“行,沒事了,你將資料也同步給電飯煲專案部的李經理和風扇專案部的袁經理。”

“好的,康經理。”

深城市中心,一個易購旗艦店裡。

一位客戶走到了小家電專區,找到一位導購問道

“請問一下鴻康的電飯煲到貨了沒,我上週看到想買說沒貨了,需要等一週左右。”

“先生你好,鴻康的產品這周都到貨了,請跟我來,我帶你過去。”

“好的。”

易購電飯煲區,格美佔據一大片區域,單獨擺放,旁邊是海力,雖然佔據的地方沒那麼大,但也是獨自擺放,剩下的品牌一起放,沒區分品牌位。

當這名導購帶著客戶走到這邊時,客戶看了看格美和海力的展櫃,問道

“咦,格美和海力也有這種款式了啊。”

“是的,先生,都是這2天才推出的新品。”

“這2款價格多少。”

“格美的這款82,海力的這款80。”

“比鴻康的貴了幾塊錢,算了,還是買個老牌子吧,給我來一個格美的電飯煲。”

“好的,先生,還有其他需求嗎。”

“沒了。”

“那請跟我到這邊付一下款,我已經通知倉庫拿過來了。”

“行。”

......

而相似的一幕正在全國各地的易購旗艦店發生,有的是電飯煲,也有的是風扇。

而除了個別客戶選擇了更便宜的鴻康,大部分客戶還是認可牌子,就算貴一點也可以接受。

鴻康辦公室內,李東海找到蕭易道

“蕭總,剛剛顧源給我電話,答應加入我們了。”

“那太好了,最近我們銷量漲得太猛了,目前的供應商有些已經跟不上我們的節奏了,有了顧老哥幫我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