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穰侯列傳(第1/3頁)
章節報錯
以下是《史記·穰侯列傳》的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版本,結合《史記》的內容以及穰侯魏冉的生平事蹟,詳細講述他作為秦國顯赫權臣的權勢興衰及其在秦國曆史中的作用。同時分析司馬遷在《史記·穰侯列傳》中對魏冉功過的評價,以及這一列傳對戰國時期權力鬥爭與政治格局的深刻反映。因原文結構複雜,本文用表示標題層級,每多一個表示標題層級低一級,以方便大家閱讀。
---
《史記·穰侯列傳》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
---
《穰侯列傳》的背景與編纂意義
《史記·穰侯列傳》記述了戰國時期秦國曆史上一位重要的權臣——魏冉(穰侯)的生平事蹟。魏冉是秦昭襄王時期的權相,因與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羋八子)關係密切而掌握大權。作為宣太后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透過外戚身份迅速崛起,在秦國政壇上權傾一時。
司馬遷透過記錄魏冉的顯赫與沉浮,揭示了戰國時期外戚干政與權力鬥爭的複雜局面,同時展現了秦國在魏冉主政期間的擴張政策及其對秦國崛起的貢獻。這篇列傳不僅是對魏冉個人功過的評價,也反映了權臣在專制政治中的興衰規律。
---
魏冉的生平與事蹟
---
魏冉的身份與背景
1 家族背景
- 魏冉是戰國時期秦國權臣,出身楚國貴族羋姓,與宣太后(羋八子)同母異父。因宣太后執掌秦國後宮,魏冉得以憑藉外戚身份迅速崛起。
- 魏冉被封為穰侯(封地在今河南南陽),成為秦國大權在握的丞相。
2 崛起的契機
- 秦昭襄王即位初期,年幼的昭襄王由其母宣太后臨朝稱制,魏冉藉助宣太后的支援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成為秦國的實際統治者之一。
---
魏冉的主要貢獻
1 支援秦昭襄王登基
-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意外身亡,無子嗣繼位。宣太后與魏冉聯手扶持昭襄王(子楚)繼承王位。魏冉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為自己日後掌權奠定了基礎。
2 主持秦國內政
- 魏冉在秦國擔任丞相後,積極改革內政,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了秦國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3 軍事擴張與外交手段
- 魏冉主張對外擴張,支援秦國的東進戰略。他透過出色的軍事和外交手段,使秦國在戰國中期佔據了更加有利的地位:
- 攻打義渠:義渠是威脅秦國西部邊境的重要力量。魏冉與宣太后聯合設計剷除了義渠貴族,消除了秦國背後的隱患。
- 吞併巴蜀:魏冉支援秦國對巴蜀地區的控制,進一步擴大了秦國的版圖,增強了國家實力。
- 對韓、魏用兵:魏冉支援秦國不斷進攻韓國與魏國,為秦國爭取更多的戰略要地。
---
魏冉的權勢與巔峰
1 權傾一時
- 魏冉在秦國朝廷中大權獨攬,封地廣闊,權勢顯赫。他不僅掌握軍政大權,還將家族勢力安插到秦國的各個重要崗位,形成了“魏冉集團”。
- 依靠宣太后的支援,魏冉的地位在秦國無可撼動,他被封為穰侯、武信君,成為戰國時期最有權勢的權臣之一。
2 家族勢力的崛起
- 魏冉將其家族成員(如羋戎、羋睢等)安插在秦國的重要職位上,形成了強大的外戚集團。這種家族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秦國的統治,但也為後來的權力鬥爭埋下了隱患。
---
魏冉的失勢與結局
1 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