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定都之意起紛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線灑在林縛的帥帳之上,帳內燭火仍未熄滅,林縛與謀士李源相對而坐,案几上堆滿了地圖與文書。
“將軍,如今局勢看似平穩,實則暗流湧動。三方雖在合作,可定都一事若不能妥善解決,日後恐生大亂。”李源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
林縛微微點頭,目光落在北方的地圖上,沉聲道:“我意將都城定在幽州。此地乃北方軍事重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定都於此,可有效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保障國家的安全。而且,我軍在此經營多年,根基深厚,便於掌控局勢。”
李源輕撫鬍鬚,思索片刻後道:“將軍所言極是,只是陳宇和沈逸恐怕不會輕易同意。陳宇一心發展商業,想必更傾向於中部的商業重鎮;而沈逸重視文化,定會力推南方的文化中心。”
林縛神色凝重,他深知李源所言不虛。就在此時,帳外傳來士兵的通報聲:“將軍,陳大人和沈大人的使者求見。”
林縛與李源對視一眼,心中明白,定都之爭正式拉開了帷幕。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朗聲道:“請他們進來。”
使者進入帥帳,向林縛行禮後,遞上了陳宇和沈逸的書信。林縛展開書信,只見陳宇在信中言辭懇切地寫道:“洛陽乃天下之中,交通便利,商業繁榮。定都洛陽,可匯聚天下財富,促進經濟的發展,實乃不二之選。”
而沈逸的信中則強調:“建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定都建康,不僅能傳承和弘揚我華夏文化,還能凝聚天下人心。”
林縛看完書信,冷哼一聲:“他們只考慮自身利益,卻忽視了國家的安全。”說罷,他提筆在回信中堅定地闡述了定都幽州的理由,言辭強硬,毫不退讓。
與此同時,陳宇在中部的府邸中,也在與謀士們商討對策。
“大人,林縛堅持定都幽州,我們該如何應對?”一位謀士焦急地問道。
陳宇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洛陽的商業地位舉足輕重,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向他們闡明這一點,爭取更多人的支援。”
說罷,他命人召集各地商會的代表,共同商議此事。商會代表們得知此事後,紛紛表示支援陳宇。
“陳大人,若定都洛陽,我們商業發展將如虎添翼。我們願全力支援您!”一位商會會長激動地說道。
陳宇滿意地點點頭,有了商會的支援,他在定都之爭中又多了一份底氣。
在南方,沈逸也在為定都建康而積極奔走。他召集了南方的文化名流、學者大儒,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文化論壇。
“諸位,建康乃我南方文化之瑰寶,定都於此,是對我華夏文化的傳承與尊重。我們要讓天下人知曉,建康才是最適合作為都城的地方。”沈逸慷慨激昂地說道。
學者們紛紛響應,他們撰寫文章、發表演講,宣揚建康的文化優勢,一時間,南方掀起了一股支援定都建康的熱潮。
三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逐漸從書信往來演變成了公開的辯論。在一次三方代表的會面中,氣氛劍拔弩張。
“林將軍,定都幽州雖能保障軍事安全,但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並無益處。”陳宇率先發難。
林縛毫不示弱,反駁道:“陳大人,若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經濟和文化又如何能繁榮發展?”
沈逸見狀,連忙說道:“二位,文化乃國家之靈魂,定都建康,才能讓我華夏文化源遠流長。”
三方爭論不休,誰也無法說服誰。最終,會面不歡而散,定都之事陷入了僵局。
隨著爭論的持續,民間也開始議論紛紛。百姓們各有各的看法,支援三方的人都不在少數。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談論著定都的問題,整個國家彷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