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玄的快馬加鞭趕到三方勢力代表聚集的城鎮,一時間,各方都對這位神秘古老組織首領的到來充滿期待,認為或許能迎來轉機。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中簡單。

趙玄將三方代表邀請至一處寬敞的議事廳,廳內氣氛凝重,三方代表的臉上都帶著幾分疲憊與警惕。趙玄掃視眾人,緩緩開口:“定都一事,關乎國家興衰、百姓福祉,諸位都是心懷天下之人,當以大局為重,尋求共贏之法。”

林縛率先回應,拱手道:“趙首領,並非我林縛固執己見,實在是幽州戰略位置關鍵。北方遊牧民族虎視眈眈,唯有定都幽州,重兵把手,方能保邊境安寧,百姓免受戰火之苦。”他言辭懇切,眼中透著對北方局勢的擔憂。

陳宇微微皺眉,反駁道:“林將軍,軍事固然重要,但國家發展,經濟是根基。洛陽地處中原,四通八達,商業繁榮,定都於此,能促進全國物資流通,充盈國庫,為軍事發展提供堅實的經濟支撐。若一味重武輕商,國家如何長治久安?”他條理清晰,句句都切中經濟發展的要害。

沈逸輕咳一聲,接過話茬:“陳大人所言經濟重要,我沈逸並不否認。可文化乃民族之魂,建康千年古都,文化底蘊深厚,賢才輩出。定都建康,能吸引天下文人墨客,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興,則國家興,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他目光堅定,對文化的重視溢於言表。

趙玄靜靜地聽著,心中暗自思索,這三方各有道理,要想達成一致,談何容易。他沉思片刻後,提出一個折中的建議:“諸位,既然各方都有充分理由,不妨考慮在三地之間選址,新建一座都城。如此,既能兼顧軍事、經濟與文化,又可平衡各方利益。”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安靜下來,三方代表都陷入了沉思。林縛的謀士李源率先打破沉默:“新建都城,談何容易?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建成耗時良久,在此期間,國家政務如何處理?”他的質疑切中了實際問題,新建都城確實困難重重。

陳宇的幕僚也附和道:“不錯,即便建成,新都城的發展也需要時間積累,短期內難以發揮理想作用,對經濟的帶動效果也不明朗。”他們從經濟和時間成本的角度,對趙玄的提議表示擔憂。

沈逸則面露難色:“況且,新都城的文化底蘊不足,難以在短期內形成文化凝聚力,這對國家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恐怕不利。”他從文化層面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趙玄早料到會有這樣的質疑,耐心解釋道:“人力、物力和財力,三方可共同承擔。建設期間,可先以臨時都城處理政務,待新都城建成再行遷移。至於文化,可將各方文化特色融入新都城的建設與規劃,逐步培育文化氛圍。”

儘管趙玄的解釋有理有據,但三方代表仍心存疑慮。林縛心中權衡,新建都城雖能平衡利益,但自己在幽州經營多年的優勢將大打折扣;陳宇擔心新都城商業發展緩慢,影響自己經濟改革的推進;沈逸則憂慮新都城文化根基薄弱,難以實現文化傳承的目標。

眼見三方仍在猶豫,趙玄決定暫時休會,讓各方回去商議。回到住處後,林縛與李源徹夜長談。“將軍,新建都城雖有諸多不確定性,但目前僵持下去,對我們也不利。若能在新都城的建設和規劃中,爭取到更多軍事相關的話語權,或許可行。”李源分析道。

林縛微微點頭:“你所言有理,只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陳宇和沈逸那邊,想必也在謀劃。”他深知,這不僅僅是都城選址的問題,更是各方勢力的一次權力博弈。

陳宇回到府邸後,與幕僚們反覆商討。“大人,若新建都城,我們要確保商業政策的延續和商業區域的合理規劃,爭取在新都城擁有更多商業主導權。”幕僚建議道。

陳宇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