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小鎮少年的夢想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這是一個寧靜的中西部小鎮,巴菲特就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

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是一名股票經紀人,母親利拉則是一位家庭主婦。在這樣一個普通但溫馨的家庭中,巴菲特從小就展現出了對數字和商業的濃厚興趣。

小時候的巴菲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讀書和計算。他常常沉浸在父親書房裡的財經書籍中,對股票市場的運作充滿了好奇。他還會在紙上計算各種數字,試圖找出其中的規律。

在學校裡,巴菲特的數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他在其他科目上的表現卻並不突出。他性格內向,不太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和社交聚會,而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研究商業和投資上。

11歲那年,巴菲特用自己積攢的零花錢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儘管這次投資最終並沒有賺到太多錢,但卻讓巴菲特對股票市場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堅定了他未來從事投資事業的決心。

第二節:求學之路與早期投資

中學畢業後,巴菲特考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學習商業和金融。然而,他覺得沃頓商學院的課程過於理論化,無法滿足他對實際投資知識的渴望。於是,在兩年後,他轉學到了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並在這裡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巴菲特又申請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深造,師從著名投資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念對巴菲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教導巴菲特要透過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尋找那些被市場低估的股票。

在哥倫比亞大學期間,巴菲特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出色,還開始了他的早期投資實踐。他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尋找投資機會。他曾經投資過一家名為蓋可保險的公司,透過深入研究發現了其潛在的價值,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第三節:成立合夥公司

1956年,26歲的巴菲特回到了奧馬哈,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合夥公司——巴菲特合夥公司。他向親戚、朋友和一些信任他的投資者募集資金,並承諾為他們實現高額的投資回報。

在最初的幾年裡,巴菲特合夥公司的規模並不大,但巴菲特憑藉著他出色的投資技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專注於尋找那些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然後耐心等待市場對其價值的重新發現。他投資的公司涵蓋了多個行業,包括紡織、保險、零售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菲特合夥公司的聲譽越來越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巴菲特也逐漸成為了華爾街備受關注的投資新星。

第四節: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傳奇

1962年,巴菲特開始買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當時,伯克希爾·哈撒韋是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企業,股票價格極其低廉。巴菲特原本打算透過投資這家公司,然後將其資產清算來獲取利潤。

然而,隨著對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深入瞭解,巴菲特改變了主意。他發現這家公司雖然在紡織業務上表現不佳,但卻擁有良好的資產和管理團隊。於是,巴菲特決定保留伯克希爾·哈撒韋,並將其轉型為一家多元化的投資公司。

在巴菲特的領導下,伯克希爾·哈撒韋透過一系列的收購和投資,逐漸發展成為一家擁有眾多知名企業的大型集團。其中包括可口可樂、美國運通、蘋果等全球知名品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他強調長期投資、忽視市場短期波動、注重企業的內在價值等原則,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五節:價值投資的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