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兼愛非攻(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節: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他被取名為墨翟。
墨翟自幼生活在鄉村,目睹了農民們辛勤勞作卻依舊貧困的生活,也見證了各國之間頻繁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這些景象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種子,促使他日後不斷思考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墨翟從小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聰慧和好奇心。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疑問,總是追著長輩們問個不停。在農閒時,他喜歡獨自一人跑到村外的山丘上,仰望天空,思考著天地萬物的奧秘。
儘管家境貧寒,但墨翟的父母還是盡力讓他接受了一些基本的教育。他在村裡的私塾中學習認字、算數,並且對古代的經典著作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墨翟開始幫助父母在田間勞作。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對知識的追求。每當夜幕降臨,他都會在微弱的油燈下讀書學習,常常忘記了時間。
第二節:求學之路
墨翟深知,要想改變這個世界,僅靠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踏上求學之路。
他一路風餐露宿,先後拜訪了許多名師。他學習儒家的經典,探討仁義道德的真諦;研究道家的思想,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還接觸了法家的學說,瞭解治國理政的方略。
在求學的過程中,墨翟不僅勤奮刻苦,還善於思考和總結。他不盲目接受老師的觀點,而是常常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讓他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但也因此引起了一些老師和同學的不滿。
有一次,墨翟在與一位儒家學者辯論時,對儒家強調的繁瑣禮儀和等級制度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些東西並不能真正解決百姓的疾苦,反而會加重社會的負擔。這場辯論引起了軒然大波,墨翟也因此被趕出了師門。
但墨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堅信自己的思考是有價值的。他繼續四處求學,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
第三節:創立墨家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思考,墨翟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當時社會的種種問題根源在於人們之間缺乏關愛和互助,各國之間的戰爭也是因為統治者的貪婪和自私。
於是,墨翟決定創立一個新的學派——墨家。他開始在各地講學,宣傳自己的主張。他的學說強調“兼愛”,即無差別地愛一切人;“非攻”,反對侵略戰爭;“尚賢”,主張選拔有才能的人擔任官職;“節用”,提倡節儉,反對浪費。
墨翟的學說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農民、工匠、商人,甚至還有一些落魄的貴族。這些人聚集在墨翟的周圍,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團體。
墨家弟子們遵循著嚴格的紀律,他們吃苦耐勞,樂於助人。他們不僅在理論上探討墨家的學說,還積極投身於實踐。他們幫助百姓修建房屋、開墾農田,在戰爭來臨時,還會主動前往前線,阻止戰爭的發生。
隨著墨家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引起了各國統治者和其他學派的關注。有人讚賞墨家的主張,認為這是拯救社會的良方;也有人對墨家的學說提出了質疑和批評,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第四節:止楚攻宋
楚國準備攻打宋國,並且已經請來了著名的工匠公輸般,製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墨翟得知這個訊息後,決定親自前往楚國,阻止這場戰爭。他日夜兼程,趕到了楚國的都城。
墨翟先去見了公輸般,向他展示了自己發明的守城器械,並告訴他,如果楚國發動戰爭,將會造成無數無辜百姓的死亡。公輸般雖然被墨翟說服,但他表示自己已經答應了楚王,無法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