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1828 年 9 月 9 日,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出生於俄國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莊園。他的家族是古老而顯赫的貴族,擁有廣闊的土地和眾多的農奴。

托爾斯泰自幼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和好奇,莊園裡的一草一木、一禽一獸都成為了他的玩伴。然而,過早失去父母的關愛,也讓他的內心深處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孤獨。

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托爾斯泰學習了多種語言和文化知識。他聰明好學,對文學、歷史和哲學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少年時期的他,已經開始嘗試寫作,用文字記錄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隨著年齡的增長,托爾斯泰被送入喀山大學讀書。在大學裡,他廣泛涉獵各種學科,卻始終未能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向。不久後,他便離開大學回到了家鄉的莊園。

第二節:軍旅生涯

回到家鄉的托爾斯泰,在 1851 年自願參軍,加入了高加索的軍隊。軍隊的生活艱苦而緊張,但也讓托爾斯泰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複雜。

在高加索的日子裡,托爾斯泰親身經歷了戰鬥,目睹了戰友的傷亡和敵人的兇殘。這些經歷深深觸動了他的心靈,也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他在軍隊中表現勇敢,多次受到表彰。然而,他並沒有被榮譽衝昏頭腦,反而對戰爭的意義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在閒暇時光,托爾斯泰繼續堅持寫作,他把自己在軍隊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融入到了作品中。

1854 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克里米亞參加戰爭。在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中,他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慘烈和人類的苦難。這讓他對戰爭的厭惡達到了極點,也讓他更加堅定了透過文學來揭示社會真相、呼喚和平與正義的決心。

第三節:文學創作的開端

戰爭結束後,托爾斯泰回到了彼得堡。他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童年》。這部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展現了人性的美好與醜惡,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廣泛關注。

隨後,托爾斯泰又相繼創作了《少年》和《青年》,構成了自傳體三部曲。這三部作品不僅展現了他出色的文學才華,也讓他在俄國文壇嶄露頭角。

在創作的過程中,托爾斯泰不斷探索新的題材和風格。他深入研究俄國社會的各個層面,試圖揭示出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他的作品不僅關注貴族階層的生活,也關注農民和底層人民的命運,充滿了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和對人性的關懷。

然而,托爾斯泰的創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對自己的要求極高,常常因為對作品不滿意而反覆修改,甚至一度陷入創作的困境。但他始終堅持不懈,不斷追求藝術的完美。

第四節:愛情與婚姻

在文學創作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托爾斯泰也迎來了自己的愛情。他在一次社交活動中結識了索菲亞·安德烈耶夫娜·別爾斯。索菲亞出身於貴族家庭,美麗聰慧,富有教養。

托爾斯泰和索菲亞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他們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的生活起初充滿了甜蜜和幸福,索菲亞不僅是托爾斯泰的生活伴侶,也是他的文學助手。

在索菲亞的支援下,托爾斯泰創作出了更多優秀的作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在性格、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逐漸顯現出來。托爾斯泰對社會改革的熱情和對宗教的探索讓索菲亞感到困惑和不安,而索菲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讓托爾斯泰感到不滿。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共同度過了許多年的風風雨雨,生育了多個子女。家庭的責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