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製造出合格的炮筒之後,接下來的日子對於張嫣而言,充滿了緊張與忙碌。她不僅要著手組裝大炮,還要考慮如何讓這威力巨大的武器具備更高的機動性。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張嫣決定為大炮安裝軲轆,以便能夠用馬拉著它迅速奔赴戰場的各個角落。這並非一項簡單的任務,需要精確的設計和高超的工藝。

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張嫣的深思熟慮,她與工匠們反覆商討,不斷修改方案。軲轆的材質要堅固耐用,能夠承受大炮的重量和長途跋涉的磨損;尺寸和形狀要恰到好處,既不能影響大炮的射擊角度和穩定性,又要便於在各種地形上靈活移動。

在這個過程中,朱瞻基也常常來到工坊,與張嫣共同探討紅衣大炮的製作。儘管朱瞻基年紀尚小,但他展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聰明才智和穩重氣質。

朱瞻基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忙碌的工匠之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專注。“母親,這軲轆的安裝位置是否會影響大炮的平衡?”他仰頭問道,稚嫩的聲音中帶著認真。

張嫣微笑著回答:“瞻基,這正是我們需要仔細考量的地方。若安裝不當,不僅會影響平衡,還可能在行進中出現意外。”

朱瞻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說:“那我們是否可以在軲轆上增加一些減震的裝置,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顛簸對大炮的損害?”

張嫣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讚許地看著他:“瞻基,你的想法很有見地。我們可以嘗試用一些柔軟的材料來製作減震部件。”

朱瞻基受到鼓勵,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他會仔細觀察工匠們的操作,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建議。有時,他還會拿起紙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設計草圖。

“母親,我覺得這大炮的炮身可以做一些改進,讓它更加便於裝填彈藥。”朱瞻基指著正在組裝的大炮說道。

張嫣耐心地傾聽著他的想法,與他一起分析可行性。在朱瞻基的參與下,許多新的思路被融入到紅衣大炮的製作中。

而工匠們也對這位年幼卻聰慧的世子充滿了敬意。他們更加用心地工作,力求將每一個部件都打造得盡善盡美。

在一個炎熱的午後,工坊內的溫度讓人彷彿置身於蒸籠之中。朱瞻基依然準時來到這裡,他的額頭佈滿汗珠,但眼神卻依然堅定。

“母親,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們能在大炮的瞄準裝置上做些創新,是否可以提高射擊的精度?”朱瞻基一邊擦著汗,一邊說道。

張嫣遞給他一塊手帕,說道:“瞻基,你的思考從未停止,這讓母親感到十分欣慰。我們一起與工匠師傅們探討一下。”

於是,眾人圍坐在一起,認真傾聽著朱瞻基的想法。他詳細地闡述著自己對於瞄準裝置的設想,包括如何利用刻度和標記來提高準確性。

工匠們紛紛點頭,對朱瞻基的想法表示認同。其中一位老工匠說道:“皇子殿下雖然年幼,但這想法卻是十分精妙,或許真能讓我們的紅衣大炮更上一層樓。”

朱瞻基謙虛地笑了笑:“這都是在與大家的交流中學到的,還望各位師傅多多指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衣大炮的組裝工作在眾人的努力下逐漸接近尾聲。朱瞻基也在這

個過程中不斷成長,他對軍事器械的理解日益深刻,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大明長歌之太后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