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回自己宮殿的一路上,張嫣的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夢溪筆談》裡匆匆翻過的那幾頁內容,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她驚訝地發現,原來在大明時期就已經存在類似於化學相關的記載了。

“這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張嫣不禁在心中感嘆道,“一直以來,都以為化學方面的諸多發現和應用是西方的專屬,卻未曾想到中國古代的《夢溪筆談》中就已有了相關的萌芽。”

她的思緒愈發深沉,想到後來的大清,滿心的憤懣油然而生。“大清呀,只知一味地鞏固自身的權力和實力,完全忽視了這些寶貴的知識財富。將平民百姓和能工巧匠們壓制在社會底層,讓這些偉大的發明創造被深埋在塵土之中。”張嫣不禁握緊了拳頭,“如此多的好東西,如果能夠早早地被重視和開發,中國何至於在近代落後於世界,又怎會讓那些洋鬼子搶奪了先機?”

懷揣著複雜的心情,張嫣匆匆走進了房間。她顧不上休息,立刻捧起《夢溪筆談》,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這一讀,便是一天一夜。

書中的內容時而以白話文表述,清晰易懂;時而又是艱澀的古文、文言文,讓她頗感棘手。對於那些能夠理解的部分,張嫣讀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稱讚;而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她只能是一知半解,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唉,這些古文實在是太難懂了,看來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鑽研。”張嫣無奈地搖搖頭,但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堅定,“不過沒關係,先把能看懂的部分好好研究透徹,日後再慢慢攻克這些難題。”

儘管閱讀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障礙,但張嫣並沒有絲毫的氣餒。她深知,這本書中或許隱藏著能夠幫助她製造青黴素的關鍵線索。

“我還有腦海中的手機可以作為輔助。”張嫣暗自思忖著,“遇到實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就用手機在網上查詢資料,再結合《夢溪筆談》中的記載,一定能夠找到製造青黴素的方法。”

想到這裡,張嫣的臉上又浮現出了自信的笑容。

夜已深,周圍一片寂靜,只有張嫣翻閱書籍的沙沙聲。她的眼睛因為長時間的閱讀而佈滿血絲,但目光依然專注而熾熱。

“這一段講述的似乎是某種物質的變化規律,不知道對青黴素的合成有沒有啟示?”張嫣皺著眉頭,反覆咀嚼著書中的字句。

她時而停下筆,在紙上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時而閉上眼睛,努力回憶著前世所學的化學知識,試圖將兩者相互印證。

當讀到一段關於煉丹術的記載時,張嫣眼前一亮:“煉丹過程中對各種材料的處理和反應,也許能為我提供一些思路。”

然而,書中對於某些化學反應的描述並不詳細,讓她陷入了困境。“這可如何是好?”張嫣咬著嘴唇,焦慮地思索著。

但很快,她又重新振作起來:“沒關係,明天再仔細研究,總會找到答案的。”

不知不覺中,東方泛起了魚肚白,新的一天已經到來。張嫣揉了揉酸澀的眼睛,伸了個懶腰,雖然身體疲憊不堪,但精神卻格外振奮。

“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製造青黴素的秘訣,為大明的百姓帶來福祉。”張嫣望著窗外初升的朝陽,心中充滿了希望。

:()大明長歌之太后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