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朝堂上的爭議與抉擇(第1/1頁)
章節報錯
張嫣與鄭和公公一番交談過後,心中對於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她深知,若能將橡膠、紅薯、玉米等引入大明,必將帶來無盡的益處。橡膠可用於製造各類實用器具,紅薯和玉米能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這些好物若能順利到手,對大明的發展無疑是強大的助力。懷揣著這樣的期望,張嫣每日都翹首以盼鄭和公公的再次遠航歸來。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卻掀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朱棣在朝會上提出了西征漠北的宏偉構想,然而,這一決策卻引發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朱棣端坐龍椅,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的群臣,語氣堅定地說道:“朕決意西征漠北,以保我大明邊境安寧,揚我國威!”
此言一出,群臣頓時一片譁然。一位老臣率先站了出來,他神色憂慮,拱手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如今國庫空虛,糧草軍餉皆不充裕,實難支撐如此大規模的征戰。”
另一位大臣緊接著說道:“陛下,且不說國庫之事,當下我朝武將稀缺,良將難尋。漠北之地環境惡劣,敵軍兇悍,若無得力將領統率大軍,此戰怕是凶多吉少。”
一位武將出身的大臣也面露難色,抱拳說道:“陛下,末將等雖願為陛下效命,但如今軍備不足,士兵操練未精,匆忙出征,恐難取勝。”
朱棣眉頭緊皺,臉色陰沉,大聲說道:“朕之江山,豈容外敵侵擾!朕意已決,必當西征。”
一位文官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征戰之事非同小可。若強行出兵,恐勞民傷財,百姓生活將更加困苦。如今當務之急應是發展生產,充實國庫,待時機成熟,再行出征。”
又有大臣說道:“陛下,漠北之敵雖時有騷擾,但目前尚未構成重大威脅。我們可先加強邊防防禦,鞏固城防,以守為攻,未必非要此時出兵。”
朱棣怒喝道:“爾等只知退縮,不思進取。若不主動出擊,待敵勢壯大,必成大患。”
一位大臣據理力爭:“陛下,並非臣等不思進取,實乃當下國情不允。貿然出征,若失利,將動搖國本,還望陛下三思。”
朝堂上的爭論愈發激烈,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有的堅決反對,有的則主張謹慎行事。
一位年輕的大臣說道:“陛下,西征漠北固然重要,但我們也需考慮戰後的治理問題。若不能妥善安置,即便取勝,也恐生亂。”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陛下。戰爭帶來的不僅是人員傷亡和財物損耗,還有社會的動盪。如今國內尚需穩定,不宜輕啟戰端。”
朱棣聽著大臣們的諫言,心中的怒火愈發旺盛,但他也明白大臣們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他沉默片刻,說道:“眾愛卿所言,朕並非未加考慮。但朕身為天子,當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謀長遠之安。若不西征,如何能保我大明邊境永固?”
大臣們見朱棣態度堅決,紛紛跪地,齊聲說道:“陛下聖明,還望陛下能權衡利弊,慎重決策。”
朱棣站起身來,雙手背後,在朝堂上踱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深知西征漠北的艱難,但心中的壯志豪情又讓他難以放棄這一想法。
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沉寂,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朱棣的最終決定。
:()大明長歌之太后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