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宮廷中的風雲變幻與期待(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嫣深知自己的病雖然漸漸痊癒,然而內心深處卻始終留存著一些難以解開的疙瘩。朱棣無疑是一位出色的皇帝,雄才大略,功績赫赫,但他的要求嚴苛至極,容不得半分差錯和疏忽。在他的威嚴之下,張嫣與朱高熾、朱瞻基的日子過得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朱高熾的那些妃子們亦是情緒多變,喜怒哀樂無常,時而哭泣,時而歡笑,生活的波折讓她們的心情如同風中的柳絮,飄忽不定,徐皇后尚在人世之時,還能在朱棣身旁勸誡幾句,多少能讓這緊張的局勢緩和一些。可如今徐皇后已然仙逝,身旁再無那能勸諫之人,眾人的日子愈發艱難,時刻提心吊膽。
朱棣對朱高熾向來不甚喜愛,常言朱高熾絲毫不像他,不僅體態肥胖,腿還有些跛,相較之下,他更偏愛朱高燧和朱高煦。好在徐皇后在世時,朱棣的偏愛還未表現得過於明顯。可如今徐皇后不在了,朱高熾等人的處境更是艱難,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但張嫣也明白,身處這宮廷之中,許多事情無法隨心所願。朱棣縱然嚴厲,卻也為國家做出了諸多貢獻,國庫充盈,財政狀況日益好轉。暫且忍耐著吧,畢竟自己也為宮廷的發展付出了不少,只要堅持下去,總會迎來轉機。
她清楚地記得,如果不出差錯,再過兩三年,朱棣定會率領朱高煦和朱高燧出征蒙古各部。到那時,她有錢了,國家財力雄厚,能夠為軍隊提供充足的支援,他們也不必像如今這般活得如此謹小慎微。
在這充滿變數的宮廷生活中,張嫣一面戰戰兢兢地應對著朱棣的威嚴,一面仍不忘操心著諸多事務。她始終關注著《永樂大典》的編纂程序,時常親自督查,對每一卷、每一頁都仔細審閱,力求這部巨著能夠完美無缺。同時,腳踏車的製作與買賣也是她心頭的要事之一。她會定期前往工廠,檢視賬目,盤算著如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讓更多的百姓能夠用上這便捷的交通工具。
對於工廠裡的女工,張嫣也是關懷備至。那些因家境貧寒而被迫來到工廠謀生的女孩,她都儘量妥善安置,確保她們能有一份穩定的生計。對於那些暫無工作安排的女孩,她也會在廠子裡為她們提供暫時的庇護之所,給予她們基本的生活保障。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更是讓張嫣心生感慨。船隊歸來之時,帶回了各國的奇珍異寶,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她有幸見過,而朱高熾和朱瞻基卻是初次目睹,眼中滿是新奇和驚歎。每當想起這些,張嫣不禁感嘆世界之廣闊,未知之奇妙。
然而,在這眾多的新奇事物中,張嫣心中最期盼的還是紅薯的出現。她深知紅薯這一作物的高產特性,倘若能引入國內,廣泛種植,必將極大地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她曾在心中無數次設想,若是有了紅薯,那廣袤的農田將會是怎樣一番豐收的景象。百姓們不再為飢餓所困擾,國家也能更加繁榮昌盛。
“哎,這紅薯何時才能引入呢?”張嫣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暗自思忖。
在宮廷的日子裡,張嫣雖面臨諸多壓力,但從未放棄對未來的希望。她期待著朱棣的出征能夠凱旋而歸,期待著國家在繁榮富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更期待著紅薯這樣的福祉能夠早日降臨。
有一日,張嫣在花園中漫步,望著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心中湧起一陣感慨。“我多希望這宮廷中的眾人,也能如這鳥兒一般,自在無憂。”她輕聲自語道。
身旁的侍女聽聞,安慰道:“娘娘,您莫要太過憂心,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張嫣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堅定:“但願如此吧。我們能做的,便是在這困境中堅守,等待轉機的到來。”
回到寢宮,張嫣又開始翻閱起關於農業的書籍,試圖從其中找到一些關於引進新作物的線索。她的眼神專注而執著,彷彿在那泛黃的書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