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輛精心打造的三輪腳踏車的圖紙呈現在眾人眼前時,大家都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

“這三輪的腳踏車確實比兩輪的穩定多了,拉貨肯定沒問題。”一位工匠興奮地說道,眼中滿是對新成果的欣喜。

另一位匠人接著誇讚:“車斗的設計也很巧妙,能裝下不少東西呢。”

此時,又有一位匠人提出了新的想法:“用鐵的成本太貴了,用木頭,輕一點的木頭怎麼樣?”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語重心長地說道:“想法雖好,可要造出來,還得在工藝和材料上多下功夫。”大家聽了,都深以為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得熱火朝天。

王大人在一旁認真傾聽著大家的意見,心中漸漸有了清晰的思路。隨後,他根據眾人的想法和建議,開始詳細地制定製造計劃。

在製造過程中,工匠們遭遇了諸多難題。如何確保三輪腳踏車的安裝精度,以保障車輛行駛平穩,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道難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匠們反覆測量和除錯,每一個螺絲的鬆緊、每一個部件的角度都經過了精心的計算和調整。

選擇合適的材料更是讓他們絞盡腦汁。既要保證強度,能夠承受重物的壓力和路途的顛簸,又要控制成本,讓這三輪腳踏車能夠普及開來。他們嘗試了各種木材和金屬的組合,不斷進行強度測試和成本核算。

而車斗與車架的連線如何做到牢固可靠,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工匠們試驗了多種連線方式,從傳統的榫卯結構到新型的焊接技術,每一種方法都經過了反覆的實踐和改進。

然而,工匠們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他們憑藉著精湛的技藝和不懈的努力,逐一攻克了這些難題。日以繼夜的鑽研,汗水溼透的衣衫,都見證了他們的執著與堅持。

經過多日的辛勞苦作,第一輛三輪腳踏車終於製造完成。當它完整地呈現在眾人面前時,整個工部都沉浸在喜悅與自豪之中。大家歡呼雀躍,彷彿看到了未來充滿希望的景象。

張嫣得知三輪腳踏車製造完成的訊息後,心中滿是期待。她決定與朱瞻基一同,騎著這新發明的兩輪和三輪腳踏車,去給朱棣、朱高熾和徐皇后展示。

風和日麗的一天,張嫣騎著兩輪腳踏車,朱瞻基騎著三輪腳踏車,緩緩來到了朱棣、朱高熾和徐皇后的面前。

朱棣看到他們的到來,先是微微一愣,隨即目光被那新奇的腳踏車所吸引。張嫣和朱瞻基停穩後,向他們行禮。

朱棣走上前,圍著腳踏車仔細打量,臉上露出好奇的神情,問道:“此乃何物?竟如此奇特。”

張嫣微笑著回答道:“父皇,這是我們新發明的腳踏車,兩輪的載人輕便,三輪的可載貨運輸。”

朱高熾在一旁看著,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說道:“這創意真是新奇,若能推廣,定能造福百姓。”

徐皇后也走上前來,輕輕撫摸著腳踏車的車架,說道:“模樣倒是精巧,不知實用與否?”

朱瞻基連忙說道:“祖母,孫兒騎這三輪腳踏車,感覺甚是平穩,拉貨定是一把好手。”

朱棣微微點頭,說道:“若真如此,倒是件好事。只是這製作工藝和成本如何?”

張嫣解釋道:“父皇,工匠們已在努力控制成本,選用合適的材料,力求讓更多百姓能夠用上。”

朱高熾接著說:“這確實是個利民之策,但還需考慮其耐久性和安全性。”

張嫣說道:“兒臣明白,已囑咐工匠們在後續製作中不斷改進。”

朱棣沉思片刻,說道:“好,若真能利國利民,當大力推廣。”

徐皇后笑著說:“看著這新奇玩意兒,倒也讓人心生歡喜。”

張嫣和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