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仔細研討完圖紙後,便滿懷熱情地投入到腳踏車的製作當中。由於條件所限,沒有現代的橡膠和不鏽鋼材料,他們只能充分發揮手頭現有材料的特性,絞盡腦汁地去實現這個新奇的構想。

木匠們精心挑選了質地優良的木頭,準備用來打造腳踏車的各個部件。有的匠人負責製作木輪子,他們先將原木鋸成合適的大小,然後用精湛的手藝一點點地雕琢、打磨,力求讓輪子的形狀規整、光滑。然而,木頭輪子的製作並非一帆風順。起初,他們選擇的木材不夠乾燥,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了乾裂的情況,導致輪子的強度大打折扣。於是,匠人們不得不重新尋找合適的木材,經過多次嘗試,才終於找到了乾燥且堅韌的木材。

負責製作把手的匠人也遇到了難題。他們希望把手既舒適又美觀,還要輕便耐用。最初,他們使用的木頭過於沉重,影響了整個腳踏車的平衡。經過反覆試驗,他們嘗試將木頭與一些輕一點的鋼材混合起來,經過不斷地調整比例和形狀,終於製作出了既美觀又實用的把手。

踏板的製作同樣充滿挑戰。匠人們最初按照常規的方式用木頭打造踏板,但是在實際測試中發現,這種踏板的防滑效果不佳,騎行者很容易在踩踏時打滑。於是,他們在踏板表面刻上了細密的紋路,增加摩擦力,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些紋路在長時間使用後容易磨損,踏板的使用壽命受到影響。匠人們不得不再次改進,在踏板上鑲嵌了一些金屬片,增強其耐磨性。

而齒輪的製作則是關鍵中的關鍵。由於需要承受較大的力量和頻繁的轉動,齒輪必須堅固耐用。匠人們決定使用鋼材質來製作齒輪。然而,當時的鍊鋼技術有限,鋼材的質量參差不齊。他們經過多次篩選和試驗,才找到了合適的鋼材。在加工齒輪的過程中,精度的控制又成了難題。齒輪的齒形和間距必須精確無誤,否則在傳動過程中就會出現卡頓甚至跳齒的情況。匠人們一次次地調整刀具和加工工藝,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整整兩天的時間過去了,大家都熬得雙眼通紅,身心俱疲,但腳踏車的製作依然困難重重。

剎車系統的安裝更是讓眾人傷透了腦筋。有時候,他們將剎車部件裝反了,導致剎車完全不起作用;有時候,剎車的力度調整不當,要麼過於靈敏,輕輕一踩就抱死輪子,要麼過於鬆弛,無法及時有效地制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匠人們反覆研究剎車的原理,不斷地調整安裝位置和力度,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才逐漸摸索出了合適的剎車安裝方法。

鏈條的製作也是一個大難題。由於沒有現成的合適鏈條,匠人們只能嘗試自己打造。他們用細小的鐵棍一節一節地連線起來,形成鏈條的形狀。但這種自制鏈條的強度遠遠不夠,在騎行過程中經常斷裂。為了增強鏈條的強度,匠人們嘗試了多種方法,如增加鐵棍的直徑、改進連線方式等,但效果都不理想。後來,他們從其他機械裝置中得到啟發,在鏈條的關鍵部位增加了一些加固的鐵片,但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這些鐵片增加了鏈條的重量,使得傳動效率降低。

在嘗試讓腳踏車行駛的過程中,各種問題更是接踵而至。有時候,車輪轉動不靈活,彷彿被無形的力量束縛住;有時候,整個車身搖晃不定,讓人膽戰心驚。每一次的失敗都讓大家感到沮喪和失落,但他們並沒有放棄,而是相互鼓勵,繼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天,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我們是否可以借鑑水車的傳動原理,來改進腳踏車的傳動系統?”這個想法讓大家眼前一亮,於是他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嘗試和改進。

他們仔細研究水車的結構,發現水車的輪軸和齒輪的配合方式非常巧妙。於是,匠人們根據這個原理,對腳踏車的齒輪和鏈條進行了重新設計和調整。經過幾天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