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三個人瞬間僵立當場,啞口無言,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他們深知這種行為違背了孝道,但又無奈於家中婦人施加的巨大壓力以及老人自身確實毫無用處的現實狀況,所以才會犯下如此荒謬絕倫之事。

面對洪秀言辭犀利的指責,他們如同做錯事被抓包的孩子一般,呆若木雞地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這時,那位老人緩緩開了口:“洪秀公子啊,這事也怪不得他們幾個,畢竟老嬸如今已是個無用之人啦。”

洪秀連忙安慰道:“老人家,您言重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自然會有所衰退,行動多有不便也是人之常情嘛。倘若連親生兒子們都無法接納您,這不等於把您逼入絕境嗎?”

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犯了錯誤,母親卻仍然堅定地站在他們這邊,心中愈發感到內疚和自責。他們面帶愧色地轉向洪秀公子,誠懇地問道:“洪秀公子,您智謀超群,請賜教我們應該如何安置母親才最為妥當呢?”

洪秀無奈地嘆了口氣,心想事已至此,還是先避免當眾出醜吧。他思索片刻後回答道:“眼下之計,莫不如先回到你們家中再從長計議。”說完,他示意三個兒子拿起母親的行李,並攙扶著她一起踏上歸途。

眾人見狀,也紛紛四散離去。而此時此刻,寒恨正悄悄藏身於一個僻靜的角落裡,密切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尚未到家門口,三個兒媳婦便迎了出來。她們一眼瞧見婆婆又被自己的丈夫帶回來,臉上立刻流露出毫不掩飾的厭惡神情。

似乎是強烈反感要在此將婆婆趕走,連門都不讓進,洪秀一看就明白了一切,上前道:各位嬸嬸你們這是何意,身為兒媳應當懂得孝順公婆,三從四德,怎能因一點矛盾或不快,就要將其敢出家門,任由自生自滅 ,各位此等做法不但是將各自的夫君推入不忠不孝的境地,還會受相鄰唾罵,試問日後在此如何抬的起頭來。

這話從洪秀口中說出來,彷彿一道驚雷炸響在眾人耳畔,讓人不禁為之震驚。要知道,他不過是個初出茅廬、未經世事滄桑的少年郎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竟然能夠說出這般深刻且富有哲理的話語,實在令人欽佩不已。相比之下,這些成年人反而感到自慚形穢。

大兒媳無奈地:“洪秀公子所言甚是,但您並不瞭解實情。近來婆婆性情大變,變得愈發刁鑽刻薄,整日嘮叨不休,弄得我們心緒不寧,根本無心勞作。與她實在難以共處一室啊!”

洪秀點頭表示理解:“話雖如此,但諸位仍需多多體諒老人。人到晚年,身體狀況難免會有所下滑,或許因此才會出現一些脾氣或行為上的異常。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將來你們也步入老年,遭遇同樣的待遇——被兒媳無情地驅逐出門,那時你們又會作何感受呢?作為兒媳,理應明白這個道理,而非僅僅採取如此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二兒媳心急如焚地說:“既然洪秀公子如此深明大義,想必一定有更為妥當的方法吧!”

洪秀環顧四周,目光掃過家中每一個角落,最後凝視著周圍的環境,緩緩開口:“既然矛盾始於日常相處,那麼我們理應設法化解矛盾才是。從今往後,切不可再做出將老人家趕出家門這般愚蠢之事。依我之見,你們家與鄰舍接壤之處尚有空地一塊,何不在此之上為母親搭建一間休憩之所?如此一來,既可避免朝夕相對產生摩擦,又能讓母親安享晚年。而後,你們三兄弟輪流照料、供奉膳食,以盡為人子之道。不知諸位意下如何呢?”

大兒媳和二兒媳聽到只要跟婆婆分開住就行,其他方面都沒什麼問題後,都毫不猶豫地點頭表示同意。老奶奶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她向兩個兒媳婦點了點頭作為回應,而兩位兒媳則趕忙迎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婆婆走進家門。家庭矛盾終於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