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鄉團大營裡,團正趙信望著遠去的一隊騎兵,眉頭凝在了一起。

他今年已經三十六歲了,本是汴州趙家的家生子,從小一直跟在老家主身邊,說是親隨,實則如同趙家子弟一般。

老家主不僅教他識文斷字,還找名師授他武學,甚至親自為他謀得一門好親事,讓他如今兒女雙全,富貴滿堂。

如此大恩,趙信知道,自己這輩子都還不完了!

前段時間,老家主專門派人將他請到了後堂。

先是噓寒問暖一番,又提出讓他的兒子以後跟隨趙家子弟一同科舉,免得將來一輩子再給人做奴做僕。

在趙信的一番感激涕零之下,老家主隨即提出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的要求,那就是跟隨趙家的三公子一起到淮州赴任。

原本他以為也就是順道保護一下,沒想到,到了淮州才知道,這裡乃是一片絕地。

內有淮州城各個大家族大肆瓜分官府權力,外有一個叫什麼行軍司的馬匪隊伍正在掠奪鄉里。

除此之外,淮州東部還有一夥兒叫穿雲寨的綠林巨寇也在虎視眈眈。

這淮州,怎一個殘酷了得!

當初三公子聽聞此事,二話不說,立時就要返回汴州,是自己好言相勸,這才將他留了下來。

好在局勢沒有發展到最壞,淮州城中的地頭蛇——易家,在三公子上任的第二天,就當眾表態,會支援三公子在淮州的一切決策。

要不說,人家怎麼會成為淮州最大的家族呢!

這頭腦,這氣度,這魄力,在大羅所有世家家主中,也絕對稱得上是上上之選了。

後來,這個易家更是出錢出力,竟無中生有的拉起來一支軍隊,雖然戰鬥力差了點,但人數倒是不少,也勉勉強強算是一支可用的力量吧。

自從有了這支軍隊,城裡城外的那些大家族瞬間就老實下來。

三公子心頭的大石也算放下了,只可惜好景不長,前兩天三公子得知,城東小關口的那支馬匪竟瘋狂攻擊了許集、太平和八通三鎮。

原本自己還沒放在心上,不過是一支小小的馬匪隊伍,能有多大的破壞力?

可是沒想到,唯一逃出生天的尚家家主向三公子反應,那支馬匪已經擴大到千人規模,連他們尚家800家兵都難以抵擋住他們一刻。

到了此時,三公子方知,原來,這淮州最大的隱患,不是城內的各大世家,而是城外的這支馬匪。

恰巧易家家主同時上門勸說,要三公子立刻發兵,儘快滅了這夥人,不然定會成為他的大麻煩。

為此,易家還表示,他們會全部交出這支軍隊的指揮權,任由三公子自由支配。

這等於是把他們這些世家的命門,直接交到了三公子手裡,三公子哪會不喜!

於是,自己這個允文允武的趙家大將,直接就成為這支七拼八湊起來的保鄉團團正了。

唯一可惜的是,易家還好說,直接交權,把他們的人全部都調走了,可是其他幾家就不好了,這幾家屢屢藉口還沒有準備好,讓他們先待在保鄉團裡。

趙信知道,這是要讓這些人牢牢釘在這裡,藉助保鄉團的力量,來為他們謀私利。

趙信很反感這種行為,但也沒辦法,因為這事三公子已經同意了。

就這樣,他就帶著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一同向東出發,準備剿滅那支聲名已經遠播的馬匪了。

千人以上規模的馬匪並不多見,至少趙信在汴州的時候,從來就沒有見過,所以,他這一路上非常謹慎。

從淮州城出發,到許集一共需要行走80餘里,趙信每天只走20裡左右,還不斷放出大量人手在前方探路,引得手下那些家族出身的將領抱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