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風風火火的改制以和平度過,朝臣們也都是顯然的接受了這場改制。

新的機構開始運轉了起來,十一部尚書,二十二位侍郎,各司衙門很快搭起來了班子。

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毫無波瀾。

隨著朝廷的運作,改革的風波也向著已經佔領的州郡慢慢的實施下去。

漢中的特殊位置也彰顯了出來。

可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漢中的太守閆圃,他被朝廷授予了正三品的官職,領了一個工部侍郎的頭銜,而且漢中也被朝廷定為了州郡之外的特殊官府。

直轄府,漢中府,地位高於普通的府,低於刺史的位置。

回到長安的劉協已經開始梳理朝政,新任的內閣和軍機處全力開動起來。

荀彧作為內閣第一人閣老領內閣事務,掛戶部尚書職,寇準、楊修、魏徵幾人都是在內閣行走,掛了部裡面的官職。

郭嘉、賈詡、法正、蒯越掛著軍機處,領軍職。

同時,益州和荊州帶回來的官員也都進入了部衙任職鍛鍊。

改革後的朝廷欣欣向榮,可是人才卻是不夠用了。

劉協也在醞釀著科舉的制度,可是這場科舉的制度事關士族的利益,暫時也被他放了下去。

門外的太監大總管魏忠賢和許褚二人一直守候著劉協。

裡面輕輕一聲咳嗽,魏忠賢走了進去。

“陛下。”

“老魏,傳旨,讓內閣和軍機處幾位大人到德政殿議事。”

“老奴領旨。”

神機營也被劉協兌換了出來,全營將近七千的兵馬。

火炮和火銃配備充足,人員都是精壯的小夥子。

現在也開始了訓練,對於不足之處就是火藥的限制。

軍機處和內閣的辦公地點就在德政殿旁邊,很快,被旨意傳達的幾人就來到了德政殿。

“臣等參見陛下。”

“都起來吧。

賜座。”

劉協今日很高興。

“召集你們來是關於建立工業區的事情!”

幾人聽到這個工業區的新詞都感覺到很新鮮,而且事關軍機處和內閣,看樣子得聯合辦公。

作為內閣首輔的荀彧率先開了口:“陛下,這個工業區是涉及哪方面?”

“工業區就像是生產的作坊,只是將作坊集中起來,就像是生產配套的桌椅之類的就得需要木材等,生產兵器就得需要鐵礦,制鐵等。

朕的建議是設立兩個工業區,一個在漢中,一個在長安。

漢中的工業區主要涉及的就是民生方面的工業區,長安的工業區主要涉及的就是軍事方面的。

所以將你們招來是議定這個事情,這兩個工業區是試驗的,效果好的話,就全國推廣。”

幾人對於劉協的天馬行空早就已經習慣,面臨新的詞語和動作也並不陌生。

劉協也開始講述關於工業區的一切,就是以工業帶動地方的發展,專門的工業區肯定會帶來就業和經濟,而且便於管理和發掘生產的潛力。

講述的問題也關乎很多的東西,朝廷負責劃地,徵地等,建設工業園區,生產商負責生產和租賃廠區。

而且還有配套的運輸等作用,軍工這面按照軍隊運輸和管理,民生的由內閣牽頭,在民間找尋運輸渠道。

這也是後世的車馬行和物流的前身。

這些人也嗅到了敏銳的商機。

“陛下,軍工這塊涉及的領域對於保密性很大,是否派出軍隊?”郭嘉及時的補充道關於軍工的問題。

軍工比地方民生可重要,就像馬蹄鐵和馬鞍出現後,各方勢力都在盡力的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