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探馬軍司成立(第1/3頁)
章節報錯
東漢,192年,初平三年。
出征兩個多月的劉協終於率軍返回長安城。
長安周邊所轄縣望風而降,李傕、郭汜、樊綢為首的西涼叛軍攻略長安的計劃,以他們三人身首異處為告終。
三輔之地避免了亂兵的兵災,人口沒有過多的流失。
漢軍進入長安城時,城中百姓夾道歡迎。
劉協安坐於馬上享受著百姓們的愛戴。
“看,這是我們的大漢天子。”
“好帥!”
“騎在白馬上的天子高大威猛,帥氣多金,要是能娶了我家翠姑該有多好!”
馬上的劉協聽著百姓的話語感慨,兩個月前自己還是朝不保夕的大漢天子呢。
劉協徑直來到未央宮,百官高呼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御座上的劉協第一次感受到君王的魅力,這一刻內心無比的激動與自豪,這種感覺讓他看到了權利的美好。
“眾卿平身。”
左文右武的漢朝大員們起身,劉協身後的小黃門拿出早早就準備好的聖旨進行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奸賊董卓亂政以來,朕夜不能寐,終日惶惶不安,幸得大漢忠臣用心輔佐,剷除國賊董卓。
後又有李傕、郭汜等董卓部將縱兵意圖攻略長安,幸關中士族團結,全軍將士用命,剿滅了西涼亂軍……”
聖旨上褒獎了關中士族與全軍的將士們,並對朝堂大臣、關中士族、全軍將士們進行封賞。
楊彪、蔡邕、鍾繇等一系列朝廷官員具有封賞。
新加入的賈詡、楊修兩位也被劉協親自封官。
徐晃、高順、張遼、岳雲四人更是被封為校尉。作為中下級軍官使用,雖然四人是校尉,但是已經進入劉協的核心圈子。
散朝後,劉協的皇黨團隊被留了下來。
就一個事,劉協沒人用了。
統領騎兵的將領選不出來。
匈奴人信奉強者,得知劉協大戰呂布幾百回合不敗,立即選擇了加入漢軍。
不過匈奴人只有六千多人,這還是極力救治的情況下。
想要湊齊一萬人的騎兵,剩餘的四千餘人只能從西涼叛軍中選拔,剛好湊了一萬人。
不過騎兵的統帥確定不了,徐晃、張遼都不適合統帥大規模的騎兵,高順是步將。
岳雲要統帥背嵬軍。
輕騎兵的人選劉協首選是還在山裡抓猴子的趙雲,希望趙帥帥還沒有被劉哭泣的媚眼騙走。
御座之上的劉協率先開口。
“各位,長安初定,下面會選擇進攻弘農與左馮翊二郡。
平定二郡的人選,朕也有了選擇。”
劉協掃視了在場的幾人,這平定二郡的人選他心中早就有了人選。
現在三輔之地已經沒了強敵,有些地方傳檄便可平定,也有一些地方還需要用兵。
“張遼。”
“末將在。”
“統軍一萬,平定弘農郡。”
“領命!”
張遼領命退回了座位。
在場的三名武將還有徐晃、高順與岳雲。
“徐晃。”
“領兵一萬,平定左馮翊郡。”
“末將領命。”
毫無意外,平定左馮翊郡的重任落在了徐晃的身上。
高順和岳雲都不適合攻城略地,他們屬於攻城拔寨先鋒將軍。
不過劉協礙於平衡己方勢力,對著高順道:“高順,陷陣軍別閒著,擴軍到三千,漢軍與士族隨你挑。”
“末將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