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學校一日(第1/2頁)
章節報錯
辦理入學的手續,也很簡單,記錄一下姓名,在寫上五大隊的地址,最後再寫上家屬的名字,交了錢就算是完成了。
學校的費用,是一塊錢一學期。
李長生本來不想讓張平再交錢,畢竟先是買暖壺,香皂,毛巾,又是給白麵,張平給的錢都夠六七年的學費了,但張平還是交了。
除了學費之外還有課本費,然而五大隊上一直缺錢,整個班級也就只有三套課本,只夠老師用。
每天上課,都是林長生三位老師前一天討論一個教學方案,然後第二天再按照不同的進度教學。
半天時間複習寫字,半天時間學課文兒歌。
一個學期下來,複習寫字的時間,甚至要多於學習新課文的時間。
“張平,你認識字?”
林長生見張平盯著自己的備課本,不由得好奇問了一句。
張平心裡一跳,趕忙挪開了視線,有些尷尬的說道:
“小時候學了一點,也就能認個字,跟您沒法比。”
這時候已經開始用簡筆字了,而且不是費繁用簡,而是本就如此。
就連老祖宗們也討厭在日常用繁體字,根本不像某些文化毒瘤宣稱的那樣,說什麼國人迫害。實際就是連文化人自己,都在習慣用簡體字。
“林校長,一個學期就學這幾篇課文嗎?”
張平看了半晌,發現新課本上大多是兒歌,課文只有寥寥幾篇而已。
就這點東西,放在上輩子,恐怕上幾節課就學完了。
“就這幾篇,還不一定能學完呢。”
林長生聞言,卻苦笑了一聲,把自己的備課本拿出來,給張平看。
“學習是一個不斷複習的過程,孩子們平時也沒什麼讀書看報的機會,如果不多複習寫字,年初學的東西,年尾就都忘了。”
負盲率?
張平心中忽然冒出來一個詞,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上輩子學英文的時候,他聽老師講過這個概念,還以為是英文獨有的概念,感情這個時候就有了。
負盲率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五十年代初,國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掃盲,過了十年,做統計的時候,本來以為文盲率會下降,結果一調查卻發現,根本和想的不一樣。
大量的村民因為沒有使用場景,學習的時候,記住了這個字,等過了幾年後再看,卻已經都忘了。
李秀芝沒有小炕桌,就用了張紅星的。
一屋子小孩中,李秀芝坐在靠窗的邊上,一扭頭就能看到院子裡陽光下的張平和妮兒,也算是安心。
妮兒裹在小被子裡,待了一會就眼皮打架。
她抱著張平的胳膊,撅著小嘴巴,有點委屈。
“爸爸,我想媽媽,睏覺覺了。”
張平犯愁。
李秀芝在上課,總不能現在來哄孩子吧?
正愁著呢,張平忽然一拍腦門,他不是有高樂高嗎,怎麼把這東西忘了?
“妮兒,爸爸給你弄個好吃的,一邊吃一邊等媽媽放學好不好?”
張平說道。
妮兒大眼睛亮了起來。
好吃的?
她雖然吃了兩天飽飯,但是餓習慣了,一聽到有好吃的,還是下意識會流口水。
三個老師都在上課,張平就自己去升了火爐子,弄了一點熱水,隨後又找了一個搪瓷碗。
高樂高倒進去,再兌上熱水,一碗熱乎乎的高樂高就做好了。
“爸爸,我要喝。”
高樂高的味道,其實有點過於甜膩,但放在這個年代卻絕對是大殺器。
妮兒只是聞著熱可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