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邦並未宣佈獨立,現在的戰爭是內戰。就是打到仰光,佔領整個緬甸,也還是內戰。

內戰並不需要理由,但撣邦革命軍的還是繼續用東枝慘案之後的理由,即仰光政府是殘暴邪惡的反動政府,在東枝犯下反人類罪,撣邦革命軍是弔民伐罪。

301旅穿過比勞山脈,來到帕安。

兩千多人的部隊,將帕安城合圍。

為防止守軍從江邊逃走,301旅首先佔據江邊碼頭,切斷了守軍的逃跑路線。

一年之前,301旅在這裡,協助帕安守軍擊退克倫獨立軍,現在,城內還是緬甸政府軍東南軍區駐軍,包圍帕安城的則變成了撣邦革命軍301旅。

東南軍區的負責人還是吳敏溫准將。

吳敏溫准將派人出城,到301旅進行交涉,希望撣邦革命軍解釋包圍帕安城的原因。

劉富貴親自接見吳敏溫的來使,告訴他說,東枝大屠殺暴露了仰光政府的反動本質,撣邦革命軍根據全緬甸人民的意願,決定推翻仰光政府,消滅仰光政府下面的軍隊,所有仰光政府所屬軍隊,一律需要放下武器,如遇抵抗,撣邦革命軍將予以殲滅。

劉富貴請來使轉告吳敏溫,只要部隊放下武器,撣邦革命軍保證投降士兵的人身安全,並允許離開帕安。

是戰是和的選擇,現在又到了吳敏溫准將面前。

東部軍區在東枝城全軍覆沒的訊息,吳敏溫是知道的。

而東南軍區的實力還遠遠不如東部軍區,作戰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經過分析發現,投降其實是沒有選擇的。

於是吳敏溫再次派人到301旅談判。

政府軍表示願意投降,希望撣邦革命軍能夠讓他們過江。

劉富貴表示同意,但條件是投降的政府軍士兵,需在撣邦革命軍的押送下渡過薩爾溫江。

而且吳敏溫准將會是最後離開的一個人。

原因無他,撣邦革命軍要順勢渡過薩爾溫江,然後向直通城方向進軍,控制孟邦沿海地區。

放下了武器的政府軍士兵,准許他們前往仰光。

孟邦就是兩個縣,直通縣和毛淡棉縣,首府是毛淡棉。

於是301旅兵分兩路,一路西渡薩爾溫江,然後朝西進軍,順利佔領直通城,接管了直通的政府機構。

孟邦這地方,孟族和緬族各佔百分之三十多,還有百分之十幾的克倫族,少數勃歐族和傣族,沒有漢人,這裡的通用語言甚至不是傣語,而是緬語。

撣邦革命軍在這裡可謂沒有任何群眾基礎。

在整個東南方向都是如此,以後需得大規模移民。

既然是這樣,那德林達依省也就沒有什麼區別。

301旅另一路,沿著薩爾溫江朝南進軍,直奔毛淡棉。

帕安到毛淡棉,有五十公里距離,江邊有公路,後世就兩小時車程,301旅花了兩天時間趕到。帕安到毛淡棉之間有航運,但無法運送大規模的部隊。

朱江之前向泰國採購的車輛坦克這些,現在還無法從妙瓦底運到帕安,因為中間還有一座大山,需要修通公路才行。

毛淡棉是薩爾溫江入海口的城市,也是一個港口城市,城裡有很多英式建築,還有很多大金佛塔,還有一些印度教的寺廟,是一個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

儘管是重要港口,也是孟邦首府,但毛淡棉只有三百多政府軍駐守。

一般情況下,這裡應該是緬甸最安全的地方。

孟邦雖小,但也有獨立武裝,但現在還不成氣候。

面對突然到來的撣邦革命軍,毛淡棉的守軍不知所措,龜縮在城內不敢出城。

駐軍首領是吞吞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