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之所以在臘戍政府的人面前有恃無恐,就是判斷緬甸政府暫時拿他們自衛隊沒有辦法。

緬甸政府的勢力,在英國人走後,並沒有真正的控制緬甸廣大的山地土邦,除了較大的城市,廣大的農村都還是在土司的控制之中。

國民黨軍隊來到金三角後,更是嚴重削弱了緬甸政府的統治。

趁著緬甸政府的虛弱,朱江加快自己的發展速度。

總部軍營建成後,自衛隊大部搬入總部,但青龍山還留有一個連隊,這裡是自衛隊發跡的地方 ,而且有建設好的軍營設施,有被監管人員,有大量的土地,不能輕易放棄。

隨著自衛隊在臘戍公開掛牌,又在臘戍公開執法、收稅,自衛隊的影響在北撣邦如日中天,廣大各族青年紛紛要求加入自衛隊,僅幾個月已經招收近千人,自衛隊的人數已經接近兩千人,遠遠超過了朱江年初的計劃。

朱江把這些新兵先放在青龍山進行訓練,訓練合格後再送到總部。

部隊再次進行整編。

之前的三個營升級為團,團長分別是馬奎、唐林和趙治進,每個團下面暫為兩個營,新兵以連為單位分別加入三個團,這次自衛隊沒做太大的調整,只是安排老兵在新兵連擔任連排級領導。

部隊整編完成後 ,為擴大宣傳,鍛鍊新兵,自衛隊在整個北撣邦範圍進行拉練。

北撣邦的範圍,大致是以臘戍為中心的一片區域,差不多就是後世果敢同盟軍打下臘戍之後控制的地盤。緬甸政府不同歷史時期,在撣邦設立的行政區劃各不相同,當時北撣邦有設臘戍、木姐、皎脈、滾弄、老街五個縣,後世同盟軍在這一帶則設有果敢、勐古、木姐、貴概幾個縣,一個老街市,後來又打下臘戍,北撣邦大概還包括當陽和戶板,但被佤聯軍控制。

現在薩爾溫江以東的地區,還在國民黨殘軍的勢力範圍。

朱江的部隊,就在薩爾溫江以西的北撣邦,以剿匪為名,進入各個土司轄區,向各個土司釋出通知,要求各土司向自衛隊繳納煙稅,其價值相當於二十萬斤糧食。這個數量比霍班協議上的高,一是因為霍班協議是土司主動簽訂,再就是北撣邦一帶種植大煙的比例更高。

同時告知各土司,當年的煙稅必須在農曆年前繳納到位,否則後果自負。

此時已經接近一九五三年元旦,距離春節已經不遠。

這期間,因為季節已經是涼季,是最適宜馬幫出行的季節,臘戍到景棟一帶,馬幫隊伍絡繹不絕,自衛隊的押運站這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衛隊在原有的押運站基礎上,在路上增加了幾個押運站,差不多五天路程設立一個押運站,並把押運站擴建為驛站,能夠為過路馬幫提供一些簡單的服務。

馬奎下面一個營的部隊全部投入到押運站。

押運站計程車兵,在閒暇之餘,甚至對部分道路進行了改造。

這樣,臘戍到景棟一線,道路暢通,安全無虞,自衛隊要麼收取直接押運的佣金,要麼收取過往商戶的煙稅,收入頗豐。

農曆春節前,北撣邦各土司的煙稅如數上繳。

土司們能夠按照要求如期交稅,意味著自衛隊已經控制了整個北撣邦,除了果敢。

果敢是撣邦唯一的純漢人土司轄區,再加上楊振材是聯邦議員,朱江現在還不想插手果敢的事務。

歷史上,緬甸政府取消果敢土司制度後,果敢內鬥不停,幾十年未曾消停,多次讓緬人得利。

在最後一次被緬甸政府軍控制後,以前的軍閥們紛紛專注於賺錢,形成所謂的四大家族,結果將果敢發展成舉世聞名的電詐中心,而電詐的物件,就是中國人。

最終,蟄伏在果敢山區多年的同盟軍聯合德昂軍和若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