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僅僅分田分地還不夠,農村基層還得組織起來。

土司制度下,大土司下面有小土司,就像歐洲封建社會,大領主下面有小領主,每個土司山寨都是獨立王國。

現在,基層以自然村寨為基礎,設立行政村,一個或幾個村寨設立一個行政村。

行政村的村長由村民自行選舉,報鄉政府備案。

下一步,需要把黨組織發展到村級。

在撣邦這樣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地方,將基層牢牢控制,才是政權穩定的關鍵。

隨著土地改革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完成,新政權的組織逐漸初步成型。

政權設立到鄉級,管理直達村級。

縣級政府設有公安、民政、教育、財稅、司法等部門。

司法部門,涉及到法律適用和司法人才的問題。

司法人才,現在不可能有科班出身的人才,只能透過集中培訓,速成一批司法幹部。

至於法律,因為現在撣邦的幹部大多數是漢人 ,乾脆暫時適用民國的民商法和刑法。

待政權稍微穩定下來,經濟發展就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務。

朱江提出了一個五年計劃的思路,然後叫陳明禮組織財政部制定具體計劃,然後交由政協會議審議透過。

五年計劃的內容是,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一年期間,有計劃按步驟實行一系列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經濟行動。

具體包括:

一、在撣邦北部繼續種植大煙的前提下,在撣邦南部地區開展替代種植,大力發展水稻種植和橡膠甘蔗種植,力爭實現糧食自給;

二、煙土納入特殊行業,簡稱一號,在財政部下面專設一號管理委員會,由陳明禮親自擔任一號管委會主任,管理煙土的種植、生產、運輸、加工和銷售。

朱江採納後世坤沙的辦法,自己加工煙土,還取一個品牌名稱,就叫薩爾溫江。

煙土的加工和銷售從現在起轉入地下,從業人員進入最嚴格的保密狀態。

朱江知道,金三角的毒品問題遲早會引起美國的注意,在美國還沒有開始打擊之前,最大限度的從煙土上獲取利潤,為撣邦的經濟建設積累資金。

三、發展橡膠製品加工工業和製糖業。

朱江的設想是發展輪胎產業,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輪胎品牌。輪胎產業的技術難度相對於汽車產業要低很多,先從輪胎產業起步發展工業。

四、發展紡織行業。五十年代,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開始將紡織行業這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向外轉移,撣邦不缺勞動力,可以引進紡織行業,而且,這一行業至少可以做幾十年。

五、建立軍工企業,做到自己能夠生產各種槍支和幾種火炮。

六、大力發展教育,五年內,在每個縣設立一所高中,每個鄉設立一所初中,每個行政村設立一所小學,在景棟設立一所綜合性大學,裡面含師範教育和醫學教育 ,設立一所職業技術大學,所有的學校實行漢語和傣語雙語教學。

七、在每個鄉、縣都設立一所醫院。景棟設立邦立醫院。

八、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修建以景棟為中心的撣邦公路網,修建臘戍-東枝-景棟鐵路,修建跨薩爾溫江公路鐵路大橋三座。在景棟、東枝各建設一座飛機場,景棟將會開通到泰國清邁的線路。

九、在撣邦各地建設四座水電站,確保每個縣城和鄉鎮通電。至於村村通電,要放到第二個五年計劃。

修建公路需要組織百姓,但不能無償徵用,採取類似於以工代賑的方式。

五年計劃,涉及到經濟、教育、醫院、交通和電力。

一旦一五計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