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趕忙將稿子遞了過去。白遠山接過稿子,找了一旁的石凳坐下,戴上老花鏡,開始仔細閱讀。

白遠山閱讀的速度不快,每一個段落,每一個資料,他都看得極為認真。他時而用手輕輕摩挲下巴,時而微微搖頭,似乎在思考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隨著閱讀的推進,白遠山的表情也逐漸豐富起來。當看到李曉峰對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精準把握時,他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當讀到李曉峰提出的創新性應對策略時,他的眼神中更是充滿了讚賞。

“小李啊,你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啊。”白遠山讀完後,放下稿子,看著李曉峰說道,“你對這個課題下了不少功夫啊,很多觀點都很有深度,而且也結合了當下的實際情況,提出的應對策略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白老,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還請您多多指點。”李曉峰謙虛地說道。

“嗯,年輕人有這份謙虛的態度很難得。”白遠山點了點頭,“不過,也不要過於謙虛,要對自己有信心。這篇文章雖然還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但整體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接下來,白遠山和宋哲、李曉峰就文章中的一些觀點和內容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白遠山憑藉著自己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豐富的經驗,提出了幾點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曉峰啊,你這裡提到的關於經濟全球化中產業結構調整的策略,想法很不錯,但還可以再深入一些,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會更有說服力。”白遠山緩緩說道,聲音沉穩而有力。

李曉峰認真地聽著,不時在本子上記錄下來,他感覺自己彷彿開啟了一扇通往更高學術殿堂的大門。

“白老,您說得對,我當時考慮得還不夠周全。”

宋哲也在一旁補充道:“還有這部分關於國際貿易規則的應對措施,應該更多地關注新興經濟體的作用和影響。”

討論的氛圍熱烈而融洽,白遠山和宋哲的每一句話都如同明燈,照亮了李曉峰前進的道路。

他們不僅指出了文章中的不足之處,還為李曉峰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討論結束後,白遠山看著李曉峰,語重心長地說:“小李,來書房,按照剛才我們討論的再改一下稿子。這篇文章我覺得投遞到上面看看能不能在華國人民日報上發表。”

“真的嗎?白老,那真是太好了。”李曉峰激動地說道,能夠在華國日報上發表文章,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的聲音因為興奮而微微顫抖,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走,你改完打一份新的,我和小宋幫你一起把關的。”白遠山微笑著說道,他站起身來,輕輕拍了拍李曉峰的肩膀。

“謝謝白老,謝謝宋老師”李曉峰眼中閃爍著光芒,他深知這次機會的難得,一定要把稿子修改得更加完美。

在書房裡,李曉峰全神貫注地對著電腦修改稿子,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經過了反覆的斟酌和思考。

白遠山和宋哲則在一旁不時地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幫助他進一步完善文章。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努力,稿子終於修改完成。李曉峰長舒了一口氣,將列印好的新稿子遞給白遠山和宋哲。

兩人仔細地閱讀著,臉上漸漸露出滿意的神情。

修改完後,稿子已經趨於完美,兩位教授也沒有了再次修改的建議。

“就這樣吧!下午我就召集社科院的幾個老傢伙討論討論,看能不能遞到朝廷內部”白遠山說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

如果真能在朝廷內刊上發表那李曉峰就進入了高層領導的視線,自己以後的路也會好走很多,但是這麼大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