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直爽,說話做事可能比較直接,容易在不經意間冒犯到性格內向、敏感的人。比如性格開朗的人 a 在團隊中經常開一些玩笑,有一次開的玩笑觸及到了性格較為內向的人 b 的痛點,b 覺得很不舒服但當時沒有說出來,積累幾次後,b 終於爆發,和 a 產生了衝突。另外,像強勢的人和隨和的人相處,強勢的人可能習慣主導局面,而隨和的人如果感覺自己的想法總是被忽視,也會引發衝突。

4 角色認知不同

在不同的人際關係場景中,人們有著各自的角色定位,但有時候對於角色的認知不一致會導致衝突。比如在家庭中,夫妻雙方對於各自在家庭經濟管理方面的角色認知不同,一方覺得應該共同商量所有開支,另一方則認為自己掙得多就有更多決策權,這種角色認知的差異會在涉及家庭財務問題時引發頻繁的衝突。在職場上,員工和管理者對於工作職責、許可權範圍的不同理解也常常造成矛盾,員工覺得某些任務超出了自己的職責範疇不應承擔,而管理者認為這屬於員工應盡義務,雙方各執一詞,衝突由此而生。

,!

5 資源稀缺

當資源有限,而人們又都有獲取資源的需求時,衝突幾乎不可避免。這在企業內部的專案資源分配、學校裡獎學金評定、社群中公共設施使用等場景中都十分常見。例如在一家創業公司,資金緊張,各個專案組都需要資金來推進專案,為了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援,專案組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競爭,互相強調自己專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甚至不惜指責其他專案組的不合理之處,人際衝突也就隨之而來。

第二章:應對人際衝突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尊重原則

尊重是處理人際衝突的基石,無論衝突的另一方與自己有著怎樣的分歧,都要始終保持尊重的態度。這意味著尊重對方的人格、觀點、感受以及其在衝突中所表達的合理訴求。

1 尊重人格

在衝突中,絕不能進行人身攻擊,不能因為意見不合就貶低對方的品格、能力等。例如,即使在一場激烈的業務爭論中,也不能說“你就是個什麼都不懂的菜鳥,所以才會有這麼愚蠢的想法”之類侮辱性的話語。而是應該將關注點放在具體的問題本身,就事論事,比如可以說“我覺得你這個方案在 xx 方面可能考慮得不太周全,我們可以一起再探討一下更好的辦法”,這樣既表達了不同意見,又維護了對方的人格尊嚴。

2 尊重觀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角度和觀點,即使我們不認同,也要給予尊重。承認對方有權持有不同的想法,並且嘗試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原因。比如在一次關於城市規劃的討論會上,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規劃思路,有的側重於交通便利性,有的更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儘管大家的觀點差異很大,但都能耐心傾聽彼此,尊重對方從專業和自身視角出發所形成的觀點,然後透過理性分析去尋找融合點,而不是一開始就否定和排斥。

3 尊重感受

要敏銳地察覺到對方在衝突中的情緒感受,並且予以回應和照顧。比如對方因為衝突而感到委屈、憤怒或者焦慮時,我們可以說“我能理解你現在肯定挺不好受的,咱們先消消氣,心平氣和地來談談這件事”,透過這種方式讓對方感受到被關心,有助於緩解衝突中的緊張情緒,為後續解決問題營造良好的氛圍。

第二節:理解原則

理解對方是化解人際衝突的重要環節,需要我們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地感受對方所面臨的情況,從而更好地把握衝突的本質和根源。

1 換位思考

主動將自己置於對方的角色中,想象如果自己處在對方的生活、工作背景下,有著同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