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什圖爾關城牆高大厚實,由巨大的石塊砌成,上面瞭望塔林立,箭垛密佈,易守難攻。一直處於進攻態勢的奧克軍隊,不得不停下腳步,在關隘前紮營,重新謀劃戰略。

與六個月前相比,烏什圖爾關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攻守之勢已然互換。曾經堅守此處的奧克軍隊,如今成了進攻方。

而帝國軍隊則轉為防守。帝國軍隊在關隘上嚴陣以待,士兵們手持武器,目光警惕地注視著關下的奧克軍隊,時刻準備迎接敵人的進攻。

雖然局勢暫時得到了控制,但帝國軍隊的處境依舊不容樂觀。瓦盧斯元帥深知,奧克軍隊絕不會輕易放棄,稍有鬆懈,對方就可能再次發起猛烈攻擊。

所幸,奧克軍隊的攻城裝置太過簡陋,與帝國匆忙加固後的烏什圖爾關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他們的攻城器械大多是簡單的木製攻城樓、攻城梯,在堅固的城牆面前,根本無法發揮作用,無法對關隘構成實質性威脅。

於是,雙方就這樣僵持不下,在關下反覆拉鋸,戰爭陷入了膠著狀態。然而在另一邊的東線戰場,頑強抵抗了數個月的地精們正深陷苦戰。

整整三個月,他們在烈日的炙烤下汗流浹背,在寒風的呼嘯中瑟瑟發抖,卻依舊堅守陣地。那些地精高領主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咬牙分出一小筆金錢分給每一位地精戰士,激勵著這些地精戰士頑強抵抗。

地精高領主們憑藉著對地精士兵們的獎賞,和對勝利後的許諾,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帝國軍隊如潮水般的進攻。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

他們每日都翹首以盼,目光緊緊盯著遠方,滿心期待著奧克援軍的身影,能突然出現在視野中,那是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唯一希望。

然而,時光無情地流逝,日子一天天過去,援軍卻始終不見蹤跡。漫長的等待如同鈍刀割肉,一點點消磨著他們的意志。

最初眼中閃耀的希望光芒,也在日復一日的失望中逐漸黯淡,最終只剩下無盡的絕望。戰場上,傷亡人數不斷攀升,鮮血染紅了大地。

物資也在持續不斷地消耗,食物越來越稀缺,戰士們常常餓著肚子作戰;武器彈藥幾近耗盡,每一次戰鬥都讓他們的力量被削弱一分,每一次揮動武器都顯得愈發艱難。

面對如此絕境,地精高領主們清醒地意識到,繼續這樣毫無意義地死撐下去,只是白白犧牲,根本無法扭轉戰局。

他們召開了緊急會議,內部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每個人都發表著自己的看法,氣氛緊張而壓抑。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無比的決定——率先向強大的帝國遞交和談請求。

這個決定飽含著苦澀與不甘,他們也想在戰場上奮力廝殺,透過對帝國的軍事勝利攫取利益,他們不想如此輕易地放棄尊嚴與領土,但殘酷的現實就像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橫亙在他們面前,這是當下他們唯一的出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帝國方面對這一和談請求的反應極為迅速。在短暫的商議後,便欣然同意雙方展開和平談判。

不過,帝國顯然不會放過這個能夠獲取巨大利益的絕佳時機。在談判桌上,他們態度強硬,開出了極為苛刻的條件,要求地精聯邦必須割讓蘇布勒底河以北的全部領土!

這片土地上,有著極為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金礦、銀礦、鐵礦等各類常用礦物應有盡有,儲量巨大。

地表有著廣袤無垠的肥沃土壤,縱橫交錯的河網如同一座天然的交通脈絡,不僅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還承載著繁忙的水上貿易,商船往來穿梭,運輸著各類物資。

然而,此時的地精聯邦已深陷戰爭的泥沼,難以自拔。長期的戰鬥讓軍隊元氣大傷,戰鬥力急劇下降。

士兵們連續作戰,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