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測字(倉頡造字)(第1/3頁)
章節報錯
測字,與倉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沒有倉頡造的字,就沒有測字一說。測字必是以“象形”為前提(就是測的這個“字”像什麼?代表什麼樣的吉凶禍福?然後才會延伸到五行、八卦、結構、筆畫解字的步驟)。
接下來我們從“倉頡造字”說起。
倉頡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倉頡是被譽為“造字聖人”的人物。傳說倉頡的創造文字的故事,不僅充滿了神秘色彩,還反映了早期中華文明對於語言和記錄的深刻思考。關於倉頡造字的故事,流傳至今的記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淮南子·本經訓》中的描述:“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段文字在古代被廣泛解讀為倉頡造字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象徵,天降粟米象徵著文明的興盛,而鬼哭則暗示著文字帶來的不安與變革。
倉頡,原名侯剛,字史皇氏,出生於上古時期的南樂吳村。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他從小便展現出卓越的智慧,尤其在觀鳥獸足跡和自然現象方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正是這種獨特的天賦使得倉頡有能力從自然界的痕跡中汲取靈感,創制出象形的文字。
倉頡與黃帝
傳說中,倉頡不僅是文字的創造者,還是黃帝時期的史官。他的職責不僅僅是記錄史實,更承擔著為黃帝政權提供治國理政所需的文字工具。由於當時的社會尚未有統一的文字系統,倉頡發現,依賴結繩和刻木的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日益繁雜的記錄需求。因此,倉頡決心透過觀察自然界的痕跡,創造一種新的符號系統,既能記錄資訊,又能傳達思想。
倉頡的靈感來源於他對鳥獸足跡、草木形態和天象的觀察。他注意到鳥獸的足跡各具特徵,這些痕跡在他眼中,不僅僅是生物的活動印記,更是自然界的“符號”。他將這些足跡轉化為抽象的符號,每個符號代表一個事物或概念。最終,倉頡將這些符號結合成書契,以替代過去的結繩記錄,從而實現了書寫的創造。
倉頡造字的奇異現象
倉頡造字的故事不僅僅是文字誕生的傳說,還伴隨著一系列神秘的現象。最著名的便是天降粟米與鬼哭的事件。傳說當倉頡完成字形的創作後,天上突然降下了粟米,這被視為上天對倉頡創新的祝福。然而,隨著文字的普及,社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鬼哭的聲音成為了象徵,暗示著人類將不再滿足於自然的簡單生活,而開始追求更復雜的社會結構與利益衝突。
鬼哭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文字帶來的社會動盪,還有一種解釋是,兔子在夜間哭泣,因為它們害怕人類用它們的毫毛做筆。無論是哪種解釋,倉頡造字所帶來的後果,無疑是深遠的,文字的誕生使得人類的文明得到了飛躍,但同時也揭示了知識的雙刃劍效應。
倉頡的智慧與矛盾
倉頡的故事,不僅僅是智慧的象徵,也是人類對知識與力量追求的反映。傳說倉頡在創造文字後,逐漸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驕傲,甚至對所造的文字產生了疏忽。隨著文字的傳播,倉頡在教導他人時,也開始出現了些許馬虎。在一次教導過程中,一位年老的學者向倉頡提出了文字的錯誤——例如“牛”字和“魚”字的混淆,這讓倉頡深感羞愧。
這種對文字的疏忽,反映了人類在追求知識和創新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細節和基礎的重要性。倉頡的故事在這裡也傳遞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創造與傳承必須慎重,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倉頡與測字的聯絡
隨著文字的普及,測字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測字不僅僅是對文字的簡單解讀,更是透過文字的象徵意義來預測未來或揭示人的命運。在古代,測字被廣泛應用於占卜、命理等領域,成為了一種文化習俗。
倉頡創造文字的故事與測字之間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