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村子的小道上,像一片片金色的薄紗鋪就的小路。張霄在院子裡,藉著晨光,認真研究著一本泛黃的中醫古籍,上面記載著各種神奇的針灸之法和民間草藥單方。那古籍的紙張脆黃,散發著一股陳舊的氣息,每一頁的字跡都透著歲月的痕跡。

劉悅從屋裡走出來,手裡端著一杯熱氣騰騰的苞紅茶,嫋嫋茶香在空氣中瀰漫開來。她笑著調侃:“霄哥,你這鑽研的勁頭,都快趕上那些備戰考研的學霸啦,再這麼學下去,你都能開個中醫診所啦!” 張霄抬起頭,放下手中的古籍,一把將劉悅拉到身邊,接過茶喝了一口,笑道:“那我這診所還不得靠你這個大才女幫忙宣傳,到時候咱們就‘鄉村振興+中醫傳承’兩手抓,直接起飛!”劉悅白了他一眼,卻忍不住笑了:“就會貧嘴,不過說真的,你要是真能把這些醫術學好,肯定能幫到不少人。”

兩人正說著,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村裡的李大爺突發疾病,疼得在地上直打滾,家人急得不知所措,哭聲、呼喊聲交織在一起。張霄和劉悅趕忙跑過去,只見李大爺面色蒼白如紙,冷汗不停地從額頭冒出,打溼了他的衣衫。張霄仔細觀察李大爺的症狀,眉頭緊鎖,憑藉著之前學到的中醫知識,初步判斷是急性腹痛。他來不及多想,立刻讓人準備銀針,決定用針灸為李大爺緩解疼痛。

張霄深吸一口氣,回憶著古籍上的針法,施展出“玄冥續命針”。他運氣於指尖,指尖微微顫抖,將銀針緩緩刺入李大爺的內關、足三里和湧泉穴位。冰寒之力隨著銀針注入,李大爺原本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原本扭曲的面容也逐漸恢復平靜,疼痛也慢慢減輕。周圍的村民們看到這一幕,都驚訝得合不攏嘴,交頭接耳,對張霄的醫術讚不絕口。

就在張霄施針的時候,村子裡的長舌婦王嬸又開始在一旁嚼舌根:“哼,就他還會針灸?我看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說不定是想在大家面前出風頭呢。而且啊,你們看他和劉悅,整天黏在一起,誰知道有沒有貓膩,說不定劉悅就是被他給騙了。”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聽了,開始交頭接耳,眼神中透露出懷疑,時不時地看向張霄和劉悅。

劉悅聽到這些謠言,氣得滿臉通紅,她剛想上前理論,卻被張霄攔住。張霄輕聲說:“別理她,咱們身正不怕影子斜,等李大爺好了,謠言自然不攻自破。”劉悅雖然心裡委屈,但還是點了點頭,眼眶微微泛紅。

經過張霄的一番救治,李大爺的病情逐漸穩定下來。他拉著張霄的手,感激地說:“霄娃子,多虧了你啊,你可真是咱村的大恩人!”村民們也紛紛圍上來,對張霄表示感謝和敬佩,那些謠言也瞬間不攻自破。王嬸見勢不妙,灰溜溜地躲回了家,還小聲嘀咕著:“哼,這次算他運氣好。”

解決了李大爺的事情後,張霄和劉悅繼續為村子的發展忙碌著。他們計劃擴大胡蜂養殖規模,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張霄憑藉著對胡蜂的獨特掌控能力,被村民們稱為“蜂王”。他在山林間穿梭,茂密的山林裡,樹木鬱鬱蔥蔥,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他熟練地檢查著胡蜂巢穴,那些胡蜂在他身邊飛舞,卻不蜇他,彷彿他與這些蜂群之間有著特殊的默契。他指導村民們如何更好地養殖,耐心地講解著:“大家注意,這個時候要保證蜂巢的溫度,還有餵食的頻率也要控制好……”劉悅則在一旁記錄著資料,手裡拿著筆記本,認真地寫下每一個要點,時不時和張霄討論著養殖方案。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這天,張霄收到訊息,之前與他比武的古武世家趙家,聯合了其他幾個世家,準備再次找上門來。他們認為張霄上次讓趙家丟了面子,這次要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與此同時,孫老闆也在暗中謀劃著新的陰謀,他不甘心上次的失敗,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