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刺史召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何處為家》幕易
南風蕭瑟秋雨冷,漂泊他鄉嘆年華。
情斷心死埋泉下,寂寞身寒何處家。
泗縣別部司馬這一支隊伍,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完全受到張龍節制,實際上,它是由州刺史直接任命的地方臨時性武裝。
在此時的魏國,士兵們參軍後,是沒有固定的糧餉供應的。平日裡的飲食問題,通常都需要軍隊的主將自行設法解決。至於錢財方面,也僅有開拔時發放的銀子以及陣亡後的撫卹金而已。
如此一來,戰場上的戰利品便成為了魏軍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正因如此,每當魏軍遭遇戰事,軍紀往往難以得到有效的約束。
面對魏軍劫掠自家百姓這種行為,地方官員多數時候都會選擇視而不見,採取一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畢竟,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維持自身勢力的穩定與生存才是首要的。
且說楊玄,一路行軍至泗縣城北五十里處,原本營中的糧食儲備就不算充裕。在此地駐紮數日後,各類物資更是消耗殆盡,直接見底。
眼看著鮮卑人對己方不聞不問,彷彿將他們徹底遺忘以後。以張龍、楊玄、徐兇等人為首的將領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決定派遣人手前往附近地區徵集糧草。
這些驕兵悍將,連續數日未能見到半點葷腥,肚子裡早就怨氣十足。所以徵糧時將火氣幾乎全都宣洩在當地百姓身上。
泗縣,桂河鄉,十幾個身著錦緞服飾的軍官騎著高頭大馬,佇立在一個規模不算大的村落前方。
此時,一陣風吹過,揚起陣陣煙塵。望著眼前那滾滾濃煙直衝天際,燭悼陵看向為首之人,開口說道:“大哥。”他的聲音在風中顯得有些飄忽不定。
楊玄聞聲回過頭來,帶著一種久經沙場的沉穩和威嚴。只聽他輕輕發出一聲疑問:“嗯?”
燭悼陵連忙繼續說道:“曲阜那老兒派人送來了一百五十石粟米,希望咱們能到河中縣去徵收糧食。”
然而,楊玄只是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輕哼一聲表示知道了,並未給出明確答覆。
見此情形,燭悼陵稍作猶豫後,再次開口詢問:“還有就是,二哥今天早上又送來了兩百個兄弟,對於這些新來的弟兄,您看該如何安排呢?”
楊玄微微眯起雙眼,凝視著村落裡熊熊燃燒的火光,沉思片刻後說道:“將他們打亂原有建制,編入各營。”
聽到這話,燭悼陵趕忙拱手應道:“喏!”隨即轉身準備去傳達命令。
這時,楊玄似乎想到了什麼,又叫住了燭悼陵:“出來這麼長時間了,底下的兄弟們想必都十分想念家人。山君,你安排一下,讓各隊輪流回莊。”
燭悼陵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好,我這讓人著手辦理此事。”
又有一騎從後方奔來,是張龍的信使。信的內容大致就是:魏那滄元要召見楊玄,希望他立刻動身,前往秦州州治上溎。
“你給張校尉回話,就說我知道了。”楊玄對信使說道。
信使遠去,楊玄看著手裡的召令,嘀咕道“張龍這匹夫,倒是聽話的很。不過,單獨召見我是什麼意思。”
楊玄不知道的是,魏那滄元召見他,完全是因為魏那韶雪打聽到了他的訊息,自作主張用魏那滄元的私印下的令。
接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命令,楊玄的內心雖滿是疑惑,但他還是將手中軍務交給燭悼陵。當天下午,就率領著自己的親衛隊出發了。
這一路上,他們曉行夜宿、餐風飲露,靠著魏那滄元給予的手令,一路暢行無阻。經過兩天艱苦的奔波,終於在兩日後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抵達了目的地——上溎。
此時,夜幕已然降臨,上溎城的大門早已緊閉。望著眼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