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歸心似箭(第1/3頁)
章節報錯
邊疆寒風呼嘯,營帳內仍舊燈火通明。蕭長瑜端坐於主帥座椅之上,眉宇間隱隱透出一絲疲憊。桌案上攤著最新的戰報,火光映照下,他的目光冷峻如冰川。他手持狼毫,在地圖上勾畫著幾處關鍵的要地,思緒卻已飄向千里之外的京城。
魏啟立在一旁,神色恭敬又帶幾分猶豫。
“將軍,”魏啟低聲說道,“屬下剛接到邊哨傳信,噶爾丹的糧草緊缺,至今未有調動兵馬的跡象。他們似乎暫時不敢輕舉妄動。”
蕭長瑜聞言,將手中的狼毫輕輕放下,眉頭卻未見舒展。他目光直視魏啟,沉聲問道:“科爾沁呢?他們與噶爾丹的聯絡可有進一步的舉動?”
魏啟拱手答道:“據細作回報,科爾沁方面似乎只是委婉的拒絕,並未明確表現出協助噶爾丹復仇的意圖。他們今年也因牲畜損失慘重,糧草儲備不足,暫時不敢發動戰事。”
蕭長瑜點了點頭,聲音依舊冷靜:“暫且觀望幾日。如果噶爾丹與科爾沁真如你所言,無力反撲,那我便啟程回京。但眼下,仍不可掉以輕心。凡事防微杜漸,稍有鬆懈便可能滿盤皆輸。”
魏啟恭敬答道:“屬下明白。將軍若需動身回京,邊疆事務屬下必定謹慎處理,不負將軍所託。”
蕭長瑜站起身,走到掛在帳內的地圖前,指尖劃過幾個標記的關鍵點,沉聲吩咐道:“我離開之後,第一,糧草分配務必周密。噶爾丹的損失雖大,但其部眾仍存,不排除他們孤注一擲的可能;第二,傳令給各營將領,兵馬操練絕不可懈怠,日夜輪守。若有風吹草動,立即派出斥候探查,務必做到耳聰目明。”
魏啟立刻應道:“將軍所慮甚是。屬下定遵此計行事。”
蕭長瑜轉過身來,目光鋒利如刃:“還有一點,若噶爾丹真動了反撲的念頭,你無需事事請示。戰場瞬息萬變,軍中之人,不僅要有頭腦,更要果斷勇敢。遇到緊急之事,你必須敢作決斷。明白嗎?”
魏啟聞言,連忙拱手道:“屬下必不辜負將軍信任,定當以大局為重,果敢行事。”
蕭長瑜點點頭:“很好。若真有不可不報的急事,便以八百里加急送至京城。凡事衡量輕重緩急,不要拘泥於舊例。”
蕭長瑜回到主座前坐下,目光漸漸柔和了幾分。他提起案上的一封,來自於徐秋林的書信,展開又細細看了一遍,唇角不自覺勾起一絲淺笑。信中並無多言,只簡短几句,提及顧明書的日常起居。可那一字一句,卻如春風拂面,吹散了他連日來的戾氣與疲憊。
魏啟見狀,稍稍放下心來,試探著問道:“將軍心繫京城,可是有什麼事?”
蕭長瑜抬眸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帶著一絲戲謔:“魏啟,你倒是聰明得很。”
魏啟連忙低頭,恭敬地說道:“屬下並無旁意,只是見將軍近來常常閱看書信,眉目間流露幾分柔情,便斗膽一問。”
蕭長瑜笑了笑,卻沒有答話,只將信摺好收入懷中。他起身向外走去,語氣帶著幾分感慨:“魏啟,人這一生,刀劍江山固然重要,但總得有些能牽掛的東西,才不至於枉活。”
魏啟默然點頭,不再多言。
正當蕭長瑜籌謀歸京之事時,一名斥候匆匆奔入營帳,單膝跪地稟報:“將軍,前線探子來報,噶爾丹似有異動。他們雖未調兵,但有不少人馬往西北方向移動,具體意圖尚未查明。”
蕭長瑜聞言,眉頭緊蹙,冷聲道:“往西北?那裡是他們的駐地後方,難道是調集餘糧?”
斥候搖頭:“屬下暫未查明詳情,但依照探子所言,這些人馬中多是輕騎兵,裝備簡陋,似乎不像是運糧隊伍。”
魏啟上前一步,沉聲分析道:“將軍,輕騎兵的行動更適合試探或偷襲。屬下以為,他們很可能是想掩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