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風雲亂世:海防與多方博弈(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遼闊無垠的海域之上,一艘艘大明共和國的軍艦劈波斬浪,艦首高高揚起的大明共和國旗幟獵獵作響。然而,在這旗幟的榮耀背後,大明共和國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危機。東南沿海的海防形勢如同一團厚重的烏雲,令人窒息,大明共和國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與軍事力量傾注於此,以抵禦來自海上的威脅。與此同時,山海關附近的防禦也在不斷加強,每一名士兵都全神貫注,警惕著任何可能的入侵。
由於海防危機的緊迫,原本計劃推進的解放東北行動被迫擱置。滿清,這個長期以來將大明共和國視作死敵的勢力,即便察覺到了大明共和國戰略重心的轉移,也絲毫不敢鬆懈。在先前與大明共和國的多次交鋒中,滿清連遭敗績,陷入了困境。大片國土被大明共和國收復,百姓流離失所,人口銳減。更為嚴重的是,曾經讓滿清引以為傲的八旗鐵騎遭受重創,兵力折損嚴重,如今的滿清軍隊已威風不再,整個清廷都被壓抑的氛圍所籠罩。
滿清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彷彿能滴出水來。多爾袞坐在主位,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焦慮與無奈。他掃視著下方神色凝重的朝臣,心中明白,滿清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若想擺脫覆滅的命運,必須迅速擴充兵力,獲取先進武器,提升自身實力,才有與大明共和國抗衡的可能。
在與大明共和國的戰鬥失利後,退至關外和盛京附近的部隊原本還有五萬人馬。然而,戰爭的殘酷超乎想象,戰爭的消耗、人員的逃亡以及傷病減員等因素,使得這五萬人的隊伍實力大打折扣,實際能夠投入戰鬥計程車兵寥寥無幾。即便如此,這剩下的兵力仍是滿清當前唯一的軍事倚仗,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經過與朝臣們的激烈商討,多爾袞最終狠下心來,頒佈了強制徵兵令。這道命令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滿清境內激起了軒然大波。“凡我八旗子民,無論貴賤,14至65歲男子,皆有保家衛國之責,速速參軍,共抗外敵!”多爾袞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隨著快馬迅速傳遍滿清各地。
強制徵兵令下達後,在多爾袞和清廷的全力推動下,大量人員應徵入伍,滿清境內隨處可見新兵集結的場景。然而,這些新兵大多是普通百姓,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對戰爭的殘酷毫無認知。雖然滿清的兵力在數量上得到了顯著補充,整合新兵、關外殘軍和盛京禁衛軍後,已擁有二十五萬大軍,但數量並不等同於質量。其中真正具備較強戰鬥力計程車兵只是少數,整體兵力質量良莠不齊,猶如一盤散沙。
面對這樣的局面,多爾袞心急如焚。他深知,僅憑這樣一支混雜的軍隊,與強大的大明共和國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於是,他將目光投向海外,期望藉助荷蘭和葡萄牙的力量,獲取先進的槍支彈藥,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代表範·豪森,是個精明且貪婪的商人,在荷蘭的軍事決策中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葡萄牙則派出了經驗豐富的軍事顧問兼商人桑托斯,此人老謀深算,善於權衡利弊。
洪承疇和索尼作為滿清的重要官員,肩負著多爾袞的厚望,奉命與範·豪森、桑托斯會面。會面地點設在一間裝飾華麗的房間裡,但華麗的裝飾無法掩蓋房間內壓抑的氣氛。範·豪森翹著二郎腿,臉上掛著傲慢的笑容,眼神中滿是對滿清的不屑。桑托斯則端著酒杯,似笑非笑地看著洪承疇和索尼。
“大明共和國如今勢力強大,滿清現在這副破敗模樣,拿什麼保證能付清貨款?”範·豪森斜睨著洪承疇和索尼,語氣中滿是嘲諷。“沒錯,我們的武器可不是免費施捨的,沒有足夠的財力,就別想得到。而且我們與大明共和國的生意往來也有諸多限制,給你們供貨可是冒著很大風險的。”桑托斯也跟著冷笑,話語中充滿威脅。
洪承疇和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