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自動步槍:北伐的曙光(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連天烽火漸漸止息後,蒙古草原重歸安寧祥和。悠悠牧歌裹挾著草原獨有的自由奔放,在廣袤大地上悠悠飄蕩,每一個音符都輕拂著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牧民們身著質樸衣衫,神色間雖有歷經戰火的痕跡,卻也難掩劫後餘生的安然。他們驅趕著膘肥體壯的牛羊,漫步在嫩綠如茵的草地,看著牛羊歡快吃草,心中滿是對和平生活的珍視。
座座帳篷旁,裊裊炊煙緩緩升起,和著微風,悠悠融入湛藍如寶石般的天空,勾勒出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面,恰似人間桃源。新生活的希望在這片土地上悄然萌發,孩子們在帳篷邊嬉笑玩耍,小小的身影在金色陽光中穿梭,清脆笑聲為草原增添了無盡活力。大人們則忙著修繕被戰火損毀的房屋,手中工具起起落落,一錘一釘都傾注著對家園的熱愛與重建的決心。他們精心整理牧場,播撒新的生機,草原似是感知到這份熱忱,漸漸重煥往日蓬勃,嫩綠青草愈發茂盛,不知名的野花星星點點散佈其中,五彩斑斕,美不勝收。
然而,北方的清軍在洋人的支援下,正厲兵秣馬,蠢蠢欲動。葡萄牙軍事顧問費爾南多與荷蘭軍事顧問範·德·維爾德,如同貪婪兇狠的惡狼,陰險地盤踞在清軍陣營。他們身著筆挺軍裝,腰間別著精緻佩槍,眼中閃爍著貪婪與野心的幽光。在清軍營帳中頻繁進出,與清軍將領們密談,手中地圖上標記著密密麻麻的戰略要點,一心謀劃著如何阻擋民義軍的北伐步伐。他們不僅為清軍提供先進武器的購置渠道,還親自下場指導清軍戰術演練,妄圖將民義軍的解放大業扼殺在搖籃之中。
清軍不僅裝備了新式步槍,還在京津和河北地區大肆構建防線。戰壕如交錯複雜的蛛網,縱橫延伸,深不見底,溝壁插滿尖銳竹籤,周圍佈滿冰冷的鐵絲網。碉堡似猙獰巨獸,林立其間,厚實牆壁上狹小的射擊孔中,黑洞洞的槍口陰森探出,組成一道看似堅不可摧的壁壘,無情地阻擋著民義軍前進的腳步。其中,河北保定作為清軍重要防線據點,由滿清重臣鰲拜親自坐鎮指揮。鰲拜身形魁梧壯碩,滿臉橫肉,每次指揮作戰都揮舞著長刀,吼聲如雷,他雖然作戰風格勇猛強硬,但內心實則十分愛護自己計程車兵。每次戰鬥前,他都會親自檢查士兵的裝備,為他們加油打氣;士兵受傷時,他也會關切地詢問傷勢,安排最好的醫護人員進行救治。在他的帶領下,清軍士兵們對他十分敬重,即便面對民義軍的進攻,也能在他的指揮下堅守陣地,給民義軍的北伐之路帶來極大阻礙。他時常親自巡視防線,對士兵們的生活關懷備至,瞭解他們的需求,在他的帶領下,清軍士兵們上下一心,士氣高昂。
我懷揣著解放全國的壯志豪情,毅然揮師北伐。戰士們身著整齊軍裝,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堅定無畏,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向著河北和京津地區奮勇進發。他們的步伐整齊劃一,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彷彿在向大地宣告解放的堅定決心。嘹亮的軍號聲響徹原野,那激昂的號聲,是他們對自由與和平的熱切渴望,在藍天白雲下久久迴盪,激勵著每一位戰士勇往直前。隊伍中,有的戰士高唱戰歌,歌聲激昂,充滿對勝利的嚮往;有的戰士則默默握緊手中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堅定不移的信念。
但當民義軍直面清軍防線,才深知這場戰鬥超乎想象的艱難。戰場上,衝鋒號激昂奏響,振奮人心,戰士們如離弦之箭,義無反顧地衝向敵人。可敵人憑藉著戰壕與碉堡的堅固掩護,用新式步槍瘋狂掃射。密集的子彈如暴雨般傾瀉,織成一張死亡之網,民義軍戰士不斷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那殷紅的血跡在黃土地上格外刺眼,觸目驚心。進攻一次次被無情擊退,解放程序無奈延緩,局勢陷入膠著僵局,雙方陷入了艱難的對峙。戰士們的臉上滿是疲憊與不甘,但他們的眼神依然堅定如炬,時刻準備著下一次衝鋒。在一次進攻失敗後,戰士們雖然滿身塵土,卻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