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三月風光和煦,暖陽昭昭。

轉眼便是三月十二。

大婚前幾日,弘曆拉著蘭若的手依依不捨。

二人同床共枕幾月,雖沒做什麼,但弘曆已經習慣了蘭若躺在他的身側,他喜歡那種不論何時,不論何地蘭若都在他看得到的地方的滿足感。

好在只有短短几日,只待大婚後,他們便可以長相廝守,再不分離。

時光在弘曆焦灼的盼望中悄悄溜走。

京師街道打掃的乾乾淨淨,人人穿紅著綠,家家張燈結綵,以示萬民同樂,舉國同慶。

宮內更是一片喜氣洋洋,各處路上都是紅氈鋪地,門神、對聯早已煥然一新。

大婚當日,蘭若天黑沒亮就被青梅和綠竹折騰起來,為她穿上大紅嫁衣,戴上金冠玉釵。

蘭若面容白皙精緻,只淡淡塗了些脂粉,口脂抿唇,螺黛描眉,東珠耳墜端莊大氣,微微搖動。

冠上金流蘇垂在她的細肩,嫁衣繡工精美,金色細線繡成的鳳凰似要展翅高飛,栩栩如生,袖口上兩隻蝴蝶追逐,金線迤邐。

烏雅兆惠躲在角落哭的不能自已,他他拉氏正忙著安慰他。

十里紅裝,整個紫禁城的繁華都失去了顏色。

蘭若一身嫁衣如火,鳳冠霞帔,周圍傳來恢弘的鳴樂聲。

不遠處,弘曆一襲紅袍,韶光流轉,出塵逸朗的俊顏光彩煥發,他的嘴角掛著滿滿的笑意,似不可置信,似志得意滿,似如夢似幻,似不知今夕何夕。

午門以內的各宮門、殿門都是紅燈高照,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都懸掛了雙喜字樣的綵綢。

原本應由正副使持節為前導,隨後為存放冊寶的龍亭和皇后鑾駕,再後還有內大臣、侍衛等一行長長的迎親儀仗隊,由太和門至大清門各中門出。

但偏偏這帝后二人都不是個講規矩的人,皇后不必在拜位跪聽宣讀冊文和寶文,只簡單向北行六肅拜、三跪、三叩首之禮。

若不是蘭若為了跪拜佛標和其母,弘曆恐怕連腰都捨不得讓蘭若彎一下。

及至升輿吉時到,女官恭請皇后升鳳輿,兆惠等人送蘭若啟程。弘曆連馬也不騎,跟著蘭若就上去,大臣們也都視而不見。

誰會在這大喜的日子找不痛快?

烏拉兆惠好不容易在他他拉氏的安慰下止住眼淚,這會彎下腰,眼淚又要溢位來。

他他拉氏連忙告誡:“今日可是蘭若的大好日子,你可別耽誤了吉時。”

兆惠一聽,果然鎮定下來,眼淚用手背一擦,立馬恢復成熟男人的狀態。

他的妹妹啊!

她還那麼小。

皇上這個老男人,這個不安好心的狼崽子,就這麼把他妹妹給叼走了嗚嗚嗚......

他他拉氏覺得自家夫君那張臉皺巴巴的簡直沒眼看。

夫妻多年,他他拉氏一看就知道兆惠在心裡痛罵皇帝。

兆惠比蘭若大十二歲,皇帝比蘭若大九歲。

一個比一個老。

都是老男人。

小姑子要做皇后,他他拉氏怎麼也想不到。

不過是離開幾個月,蘭若就要嫁人,還是嫁入皇家。

他他拉氏很是擔心。

無他,她這個做嫂嫂的還是很疼愛蘭若這個夫君的幼妹 ,公爹在世時為蘭若求得聖旨,就是不願意蘭若吃這份嫁給皇家的苦。

蘭若長得傾國傾城,家世不低,皇室是很難放過這樣一個女子的。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好在一道聖旨准許蘭若婚嫁自由,保的後半生平安順遂。

只是世事難料,蘭若最終還是入了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