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興平元年(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來削弱他們的力量,二來增強我軍的兵力。”關羽言簡意賅的說道。
這兩個人的想法,都沒有脫離當初的武都模式。
藉著這兩個人話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提了一些自己的建議。其實差不多都是當初在武都用過的套路,沒有什麼新意。
事實上,就像劉平自己想的那樣,按照武都模式繼續發展益州是沒有問題的。但,益州又不能真正當武都來發展。
所有人說完之後,又看向了劉平。
劉平平靜地說道:“諸位說的都有道理,吾等也算是有些經驗,可以進行。但,某以為眼下最主要的是打通道路。”
說著,劉平虛空比劃起來:“我們要打通往北入涼州的山路,同時還要打通前往荊州的道路。”
“內部發展呢?”劉備問道。
劉平笑了笑:“咱們連武都都能發展起來,益州自然也不在話下。只不過相較於武都,益州肯定要有所調整。畢竟武都內部資源貧瘠,涼州也是如此。益州不一樣。”
“涼州我們主要是外向發展,益州則可以向內發展。”
“說來聽聽。”劉備來了興趣。
劉平沒有直接開口說,而是先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慢慢開口。
值得高興的是,當晚並沒有直接聊一個通宵,大概一個多時辰,劉平便將自己大致的思路告訴了劉備等人。
,!
眾人聽完了之後,雖然不是全都明白。但這些人,除了劉璋之外多多少少都參與過當初武都的發展,因此對大概也都有了自己的判斷。
有人關心開路的時候會不會跟武都當時一樣,搞分段外包。
有人對跟外族通商更加感興趣。
也有如劉德然這樣的,對南蠻很感興趣,想要上陣殺敵的。
因為就只是大概說一下,沒有形成具體的方略,所以大家也就是討論居多。沒有什麼條條框框的束縛,氛圍輕鬆,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是層出不窮,有不少想法,劉平自己聽了都覺得很是巧妙。
翌日一早,還是要討論官制改革的事情。
各部尚書、都督府的左右二都督都要把自己麾下的佐貳官等給選出來,提交名單給到劉備。
之後便是大家一起討論,看看人選是不是合適。
禮部這邊沒有任何波折,鄭玄給了一個名單出來,禮部侍郎兩位。一位是高誘,這位自從來了劉備集團之後,屬於半神隱的狀態,這一次被鄭玄拉出來分攤火力了。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因為六部尚書裡,只有他鄭玄得的最輕鬆,且只有他鄭玄沒有明確的派系,沒有明確站隊。但你要說他自成一派或者當個孤臣那也不至於。
主要鄭玄老人家對當官根本不感興趣,他還是對做學問更感興趣一些。按照他的想法,推薦一些學生給劉備就行了。
但是不知道劉備怎麼跟他商量了,竟然讓這位答應了直接出仕。
雖然政治敏感性一般,但鄭玄的學生裡有聰明人啊,在學生的建議下,他將高誘選為了禮部侍郎之一。
高誘是什麼人呢?算是關東世家出身,但又是劉備、劉平的同學。也就是說,在政治上高誘天然有兩種派系,他自己傾向於那一派就可以直接加入那一派。
推薦這麼一個人上來,鄭玄自己也不會覺得不高興。
因為鄭玄跟盧植是同學,兩個人都跟馬融學習過了。這樣算起來,劉備、高誘、劉平、簡雍這些人,都得叫鄭玄一聲師伯。
除了高誘之外,鄭玄另外選的禮部尚書,是孫乾。
至於剩下的員外郎,不值得討論。高誘成為禮部侍郎,倒是沒什麼好說的,基本上報出來就算透過了。倒是孫乾這邊,有些波折,但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