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強奪。

目前離島駐軍、商民約六萬人。作為高麗、扶桑和慕容等北夷諸部與我國的貿易週轉之地,離島的海上貿易依舊收益頗豐,一年盈餘五百萬兩不在話下。”

二皇子聽罷,心情瞬間大好。心想,只要有錢,這仗便好打了。說道:“慕容族我頗為熟悉,曾經燕國的王族,祖上也曾輝煌數百年。現今的慕容族一直想恢復祖上的榮光,復建在燕國。如誰敢能如此對待我渤州,可能也有感念這座城市曾經也屬於燕國的緣故。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他佔我渤州,我不能不有所表示。我已修書一封,你派人去燕川給慕容秀送去,告知他我渤州王回來了,倘若還念及舊情,就將渤州城歸還,我定當厚報。如若不然,我將親自登門拜訪。”

說著,二皇子從懷中掏出一封早已寫好的書信交給宋柏南。 三日後,慕容族如今的都城燕川城,現在的慕容王慕容秀接到這封信。讀罷此信,慕容秀心中甚是為難,其實他已不止一次地對當下局勢進行深思:

,!

如今的局勢,北夷聯軍佔據上風。兀赤汗的才能如今看來,確有韜略。只是即便日後真能與南朝以黃河為界劃河分治,而散居北方的十幾個部族,尤其是勢力強大的胡羌一族,又怎會放過趁機剿滅他們這些小部族的機會,從而實現北方一統?

前幾日耶律楚材攻打黎州失利,損失五萬兵馬,致使與其相關的三個部族皆元氣大傷,不敢再有輕舉妄動之舉。

所以面對鐵板一塊,坐擁萬里疆土、幾千萬人口的南朝,北夷現今的優勢又能維持多久?

如今南朝六位皇子親率大軍前來,只要有一處被攻破,整個局勢便可能瞬間逆轉。屆時,南朝一旦復仇,滅族之戰在所難免,好不容易積攢百年的生機,也會在一夜之間覆滅。

但是,誰敢賭?未來的結局一定會如何?

如今二皇子前來索要城池,是給還是戰?在信中,二皇子承諾,歸還渤州之後,他保證渤州以北、燕山以南、北至鞍山據地五百里皆歸慕容家所有,助其恢復燕國。 這個誘惑不可謂不大,相較未來拼死拼活奪來的土地,還要面臨被兀赤吞併的風險,此次南侵的成果已然超出預期。

然而,也不能僅憑一封信就輕易應允,必須要有萬全之策,否則一招不慎,便有可能葬送整個部族。

慕容秀思量再三,決定給二皇子渤州王回信。

七日後,二皇子坐鎮虛離觀,慕容秀的信上只有四個字“會獵燕山”。

二皇子看完之後,嘴角上揚,露出會意的微笑。 他通知宋柏南準備大船,大軍要橫渡渤海,直搗燕川城下。

而此時,距滄州城五十里外的梁家集小鎮上,七皇子與十皇子的兩路大軍在此駐訓。

作為當朝的兩位嫡皇子,為彰顯自身能力,在皇上分派收復目標的時候,分別選擇燕州和幽州作為收復目標。

而滄州,則是燕州南線被北夷攻克的二線城池。 滄州是座古城,建城已有千年歷史。古人建城,要麼因生活便利,要麼因地處交通要衝。滄州兩者兼備。 過了滄州向北,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幽州,一條通往燕州。往西則是一望無際的呂梁山。

這兩位皇子一路北上,為擴充實力,沿途不斷招募新兵。快到滄州之時,又招募了三萬多,加上原有的十五萬,湊足了十八萬大軍。

七皇子道:“十弟,明日一戰,我們務必一舉拿下滄州,然後再一路北上。”

十皇子道:“七哥,如今我方主攻,對方主守,一日拿下滄州,是否過於樂觀?”

七皇子道:“十弟放心,為兄已做了周全準備。其一,我朝建國百年,戰事稀少,一直疏於戰備,所以滄州城牆年久失修,想必不會十分堅固;其二,你可還記得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