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夷聯軍捷報頻傳。只需三日,北疆全線便可全部攻克,屆時,四十萬大軍圍殲慶王三十萬兵馬,勝算大增,只要全殲慶王一部,南朝的北疆將蕩然無存,而黃河以北亦將唾手可得。

而他的三軍及重甲騎兵亦緊閉軍營,僅有斥候小隊在外巡邏。四更時分,胡羌斥候營發現,本應每隔一個時辰前來送訊息的各個小隊傳信兵,已有四個小隊連續兩個時辰未回傳訊息。

斥候營將領頓感不妙,要麼是傳信兵遭遇不測,要麼就是斥候小隊出事。然而,這幾個小隊當下所處的位置,他亦難以確切知曉。

他手下有十個斥候小隊,每個小隊兩百人。昨夜共派出五個小隊,在方圓二百公里巡邏,每隔一個時辰,會有一支十人傳信小組回營稟報。

但今晚僅有一個小隊正常回營。而今已快至五更天,按照規定,五更天,全部歸營,再派出另外五個小隊外出巡邏。如今四個小組皆未歸來,必定是發生了重大變故。

斥候營將領,即刻向胡羌汗彙報此事。胡羌汗趕忙升帳,召集所有將軍商議。

“眾位將軍,今夜,斥候營四個小隊失聯,想必是南朝有重大行動,我們務必嚴陣以待。當下南朝的十幾座邊城,我們已攻下一半。再過三日,我們便能全部攻克,屆時,我們北夷四十萬大軍圍攻慶王,一舉全殲南朝守軍。到時,黃河以北皆歸我們所有。還請諸位務必謹慎,切勿中了敵人的計謀。” 眾將紛紛領命,正要離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正在此時,一個傳信兵滿身傷痕地衝進大帳。“報大汗,南朝大軍殺過來了。五千重甲騎兵,一萬弓弩營、火器營,還有左右二軍共計十萬人。現離營不足二十里。”

胡羌汗趕忙下令:“諸位速速歸營,約束部眾,準備迎戰。重甲營何在?隨我一同出戰,定要重創他的重甲,揚我胡羌威名。”

大約一盞茶的工夫,先鋒五千重甲騎兵便與胡羌汗的重甲騎兵衝撞在一起,與胡羌重甲騎兵一同出戰的,還有胡羌汗專為對付重甲騎兵的長槍營。這些戰術皆是當年他與南朝通商時所學。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的長槍營竟與南朝的火器營正面交鋒,一時間,火器轟鳴四起,長槍營尚在百米開外,便紛紛中槍落馬,致使後方戰馬躲閃不及,紛紛相互衝撞。可憐他們的長槍尚未刺向敵人,卻已紮在自己人身上。

隨著胡羌長槍營被火器營壓制,這邊南朝的重甲騎兵按照原定三比一的戰術,分別將胡羌重甲騎兵分割包圍。

胡羌汗眼見自己的重甲騎兵即將被全殲,急忙再調兩萬騎兵從兩翼包抄重甲騎兵,欲與長槍營一同實施反包抄。 眼看這兩萬騎兵與一萬長槍營即將把這五千重甲騎兵和六千火器營、弓弩營包圍。

只見南朝左右兩軍,各五萬人從兩側殺出,又將胡羌這三萬人團團圍住,分割剿殺。

見此情勢,胡羌汗再次派出五萬人,分別增援左右兩軍。

此時,在這狹小的戰場上,近二十萬人,殺聲震天,胡羌汗的騎兵騎術精湛,個個驍勇善戰,一人面對南朝兩三個人,亦不落下風,一時間,竟殺得難解難分,不分勝負。

此戰持續將近一個時辰,戰場上能站立之人越來越少,尤其是身披重甲的騎兵,早已精疲力竭。這時,南朝退兵的訊號響起,士兵們紛紛邊戰邊退。

此時,慶王的一萬人迅速殺入戰場,掩護疲憊計程車兵撤回邊城。 而胡羌汗見南朝退兵,誤以為其已敗退,於是將手中剩下的兩萬人,也投入戰場,連同戰場上剩餘的數萬人,一同追殺而來。

當南朝士兵退至距邊城還有數里之地時,所有士兵紛紛躲入事先挖好的工事。胡羌的騎兵如潮水般迅猛掩殺而來。

工兵營迅速射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