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謀反的生意嗎?這得是多大的膽子,敢這麼幹!

後來,他們發現,這些兵甲竟然穿在北疆士兵和守將的身上。原來,這些屬於私人訂製款。而在邊城的地下市場也有如此製作兵甲的地下作坊,主要是為士兵做一些甲冑修補的工作。

本來這些工作是由朝廷專門的軍需製造所來完成。但是這幾十年來,國家對外少有戰事,所以這些部門日常並無多少工作要做,因此,後來這些部門竟然慢慢裁撤,成了空殼。而有些手藝工匠,索性就留在邊城,平時既打農具,也修補兵器,甲冑,生意竟然也還過得去。

於是,每到軍餉發放之前,蘇家的商隊都會從京城出發,按照士兵所需的物品,與北夷各部交換物品,然後再與士兵進行交易。由於價格公道,蘇家竟然慢慢成為邊關與士兵交易最大的商家,也逐漸成為與北夷部落交易的大商家。

這一來二去,蘇家商隊與邊關上到守將,下到士兵竟然都打的火熱。而一些退役的將校,竟然要主動加入到蘇家商隊的押運隊來。

,!

這些將校雖然沒有參與過大規模的對北夷的戰爭,但是小規格的零星摩擦還是不少的,所以他們對北夷也是非常的瞭解,之前經常會深入北地幾十上百里地偵察作戰。

由這群人負責押運,別說是小股匪徒,就是遇到北夷偷襲,也能結陣對對敵。

正是有了這些關係,蘇家的押運隊越來越多的吸收北疆將校的參與。後來,北疆計程車兵們也會將將剩餘的軍餉透過蘇商隊送回家去。由於這些押送之人與士兵都有同袍之情,所以這事從幫忙到大規模的進行,也逐漸形成一種產業。

北疆士兵來自全國各地,正是因為這些需求,反過來推動了蘇家在全國商業的佈局。

直到有一天,事情發展有了進一步發展。蘇然與蘇天竟然接到邊關守將的親自接見。而這人竟然是十一皇子。

北疆邊城,將軍府。北疆十一座邊城守將在坐。

其中一名守將道:十一殿下,如今在邊城,經商規模最大的已然是京城蘇家,下官的許多手下都向在下彙報過些事。而下官的幾個得力部下退役之後,竟然都加入到蘇家的護衛隊。據說蘇家護衛隊大多都是我們北疆邊城的兄弟組成。其戰力不可小覷。

如今北疆久無戰事,士兵的訓練,兵甲戰備也都比較鬆懈。朝廷對此撥銀較少,如果能與蘇家合作,定然可以為朝廷省卻不少銀兩,而戰備也不會鬆懈。

其他守將也紛紛贊同他的說法。其實十一皇子對此也早有耳聞。他作為庶出皇子,來邊送戍邊,也是他們皇族定下的規矩。但到了他這時,也無戰爭可打,所以更談不上建立軍功。沒有戰場共經生死的情誼,這守將與士兵的關係就不是那深切。所以,他與十哥共同經營的平陽礦產,給了他保障軍餉的機會,也透過製造兵甲與守將與士兵拉近了距離。所以他所負責的北疆邊城,與其他十座邊城的守將關係甚密。

由於這從平陽山谷往北疆運送的銅幣與兵甲數量越來越多,所以也就越來越方便。遲早有一天,會因為規模太過龐大而引起朝廷非議,所以如果能免與一個實力相當的大商家作,則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

蘇家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邊關守將的建議,給了十一皇子想要與蘇家合作的理由。

十一皇子的將軍府,蘇然與蘇天與十一皇子,達成了共識。由蘇家與邊城簽訂合作協議,以運送物資的名義,從平陽山谷押送物品。而護衛隊則由原北疆將校組成。這樣的話,蘇家就成了軍需供應商。

而十一皇子等邊關守將,每月將朝廷的軍餉與平陽山谷的銅幣與軍需品,一併交由蘇家護衛隊負責。

而蘇家為了更快捷,更高效的處理此事。竟然利用自己強大的資金實力,在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