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達成了(第2/6頁)
章節報錯
“另外一種方案,那就是和土地開墾的方式一樣,疍民們可以在荒地上自行建房,然後向朝廷繳納一部分的購置金舉行。”
“至於土地的話,可以憑能力自行去開荒,開了之後三年不收賦稅,官府免費提供糧種牲畜三年。”
“前提是開荒之地不得再出現荒蕪,一旦出現土地荒蕪情況,將被官府無條件收回。”
“官府免費提供了糧種牲畜,本意是讓他們度過上岸後的難關的,他們卻荒蕪了土地,這不是白瞎了官府的苦心嗎?”
說著,朱允熥頓了一下,又道:“總之,朝廷既然答應讓他們上岸,那就是已把他們與大明百姓一視同仁了,會盡最大的努力幫他們度過難關的。”
張定邊主動過來走這麼一趟,也是發自肺腑想要落成此事的。
海上那些疍民大明沿岸漁民平日偶爾會有以物易物的情況,他非常清楚朝廷能讓他們上岸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不會讓他們繼續從事捕漁行業,和沿海那些漁民繼續眉來眼去的。
“太孫說的對。”
“但那些疍民們他們要換新環境心中焦慮,或許想要知道上岸後的具體情況,貧僧要能解決了他們的疑惑,也能讓他們提早安心。”
對張定邊這樣的解釋,朱允熥倒也繼續耐著性子,往下道:“這個是應該的。”
“土豆紅薯玉米這三種高產農作物,張將軍想必應該見識過,他們耐寒耐旱且還產量高,為了鼓勵種植朝廷還有相應的補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只要能夠勤勞種植,一年下來一個壯勞力足夠養活一家五口了,三年時間學會這些莊稼的種植應該足夠了。”
“至於剩下的就是房子的事情了,北平的那些房子都和職大的那批差不多,全部由富明實業承建,其牢固程度可保七十年無恙。”
“涵蓋一切日常所需之物,為了方便普通百姓,最高售價在十五兩,朝廷出十兩首付,剩下的五兩在五年之內還清。”
“土地墾荒種植三年之應該就差不多了,在朝廷提供糧種的前提下,這三年之內想必也會有所結餘。”
“再加兩年之內還清五兩想必應該不難,那些房子基本都是兩室一廳的,一家十口人都能住得下。”
“這樣的房子基本連成本價都賺不回來,基本就是為方便窮極一生連一屋片瓦都買不起的普通庶民的。”
“五年時間買一套可夠三代人住的房子應該劃的來的吧?”
朱允熥把房地產產業提上日程,就是想讓絕大部分百姓都能有個住處。
目前,已有百姓從中受益了。
正如朱允熥所說,既然已經答應讓海上的那些疍民上岸,勢必就會合理安置於他們的。
聽了朱允熥的這些設想,張定邊簡單沉思了良久,應道:“三年的時間是足可以讓那些疍民適應隴畝勞作了。”
得到張定邊的應承後,朱允熥又提到了對陳理的安置。
“歸德侯家鄉在除州,回來之後可以讓他在除州安度晚年,由朝廷提供全部的日常所需,供歸德侯的後續生活。”
在高麗的時候,可沒有人提供這些。
作為大明的手下敗將,高麗只管保證陳理聖明安全就可以了,自然不會給他提供那些豐厚的生活保證。
回了大明後,朝廷能供養他的日常所需已經夠不錯了。
更何況,張定邊只是想讓陳理回來。
哪怕是不被供養,那都完全在意料之中。
“這就夠了!”
張定邊表現的倒挺知足,對朱允熥給出這樣的安排後,並未再提其他過分的要求。
“那這樣吧,貧僧去和那些疍民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