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肥富說,將軍對大明的文化感興趣,孤私人沒什麼能送將軍的,只好帶了些儒生過來,希望他們能在倭國發揮他們的作用。”

足利義滿喜歡大明文化,是想從中學到精髓,然後讓倭國更強大。

不僅是足利義滿,凡想要強大的所有外邦外族都以為大明強大的根源就在於儒家,很多人都曾賣力專研過儒家的中心思想。

只不過,儒家自千百年來一直都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進行著不斷的改變,想要學會這些,根本不是他們所能瞭解的。

望著齊齊拱手作揖的儒生,足利義滿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要是倭國百姓都能有此教化,那倭國必將超越於大明的。

“謝太孫。”

之前談那幾項的時候,足利義滿也曾道過謝,但遠沒有現在這麼鄭重。

當著足利義滿的面,朱允熥再次叮囑道:“留在倭國這段時間,你們要努力把自己所學傳匯出去,同時也要入鄉隨俗,遵守倭國的律法習俗。”

定下他們隨從來倭國的時候,朱允熥便把實際的一些想法和他們交流過了。

他們這些人大多都是有希望高中的,不然的話,他們又怎會願意喪失大好前程,造福於倭國的那些人。

“是!”

眾儒生拱手見禮,領了朱允熥的教導後,又再次向足利義滿行禮。

他們留在倭國,要想過的自在,那就得靠足利義滿了。

足利義滿接了禮,儒生又拜向足利義持。

不管怎麼說,足利義滿的年紀畢竟大了,將來還是足利義持做主,他們是否能在足利義滿活著的時候完成任務回去,誰都說不準。

所以,足利義持也不能得罪。

只可惜,儒生的禮節是到位了,但足利義持卻不願搭理了。

“嗯!”

足利義持鼻子哼出了一聲,態度高傲根本沒把那些儒生看進眼裡。

誰都不是傻子。

足利義持這態度明顯是不願意嗎?

朱允熥和朱棣齊齊瞥向足利義滿,他們又不是非要和倭國搞這種合作不可,他們千里迢迢的過來,可不是為了熱臉貼他們的冷屁股的。

接觸到朱允熥和朱棣的眼神,足利義滿尷尬笑了笑,道:“犬子為調查縱火一桉,染了些風寒身體有些不太舒服。”

足利義持和足利義滿的意見不合,這正是朱允熥和朱棣最想要看到的。

對足利義滿找的藉口,兩人也不刨根問底。

朱允熥微微一笑,特別大度道:“公子既然不舒服,那就回去休息,可別累壞了身體。”

足利義持不支援,足利義滿也不想讓他參加,有了朱允熥的鬆口,足利義滿很快借坡下驢。

“還不快謝太孫。”

足利義持臉上的不滿顯而易見,但在足利義滿的逼迫之下,也只能咬著牙衝朱允熥道謝後提前離了席。

足利義嗣在幕府中雖沒有任何官職,但卻一直陪同在足利義滿左右。

一個有之職權的兒子提前離席,沒有職權的卻一直陪同左右,這很難不讓有有多餘的想法。

在其他陪同之人的臉色都快變了的時候,朱允熥這才又道:“另外,孤還帶來了些文房四寶,都是上好的宣紙端硯,這些東西在大明都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

在倭國有的是經常往返大明的人,這些東西到底價值多少,他們也是有所瞭解的。

緊要的東西也沒有多少,在這些講完之後,朱允熥就是領著使團回答些倭國隨同之人的問題。

基本都是衝著真心達成合作的,因而所有的問題都是以實際出發,並沒有任何為難的成分。

因而,所有的交流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