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派細川賴元等三人率眾六千已經先行趕往界港了,不日將軍也要前去督戰了。”

“大內義弘區區五千兵力不過強弩之末而已,將軍念以君上經驗尚缺,特命君上先行前往界港,準備最後的決戰事宜。”

因足利義滿不遺餘力和大明相交之事,足利義持對之很是不滿。

自從朱允熥走了之後,父子兩關係就很緊張了。

聽了何舉的話,足利義持嘴唇蠕動,終於道:“我馬上就去,請父親保重身體。”

“這是將軍的調兵符令,君上帶上三千人一塊過去吧,既能保護君上的安危,又能為君上造勢。”

何舉是足利義滿的座上賓,對何舉遞來的符令,足利義持沒有絲毫懷疑。

“謝父親!”

足利義持拿到符令,當即點兵出征。

在足利義持走後不及,討足利義滿的檄文便在京都散佈開來。

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足利義滿老眼昏花,已經當不起倭國的領頭人了。

他的很多執政方針嚴重背離倭國的整體利益,他要率眾打出一片功業來,好讓人看看誰才是倭國最英明的領導人。

足利義持和足利義滿這段時間的不和,長著眼睛的都能看出來。

在這樣的土壤之下,這篇檄文根本就沒人懷疑。

足利義滿被氣得臉色漲的通紅,一旁的何舉穩如泰山也不主動開口。

“你們漢人對這事兒如何處置?”

聽了足利義滿的詢問,何舉慢慢放下茶杯。

“漢人都講天家無親情,也就是說在權力金錢面前,父子手足均不值一提。”

“唐朝的時候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也曾背叛君父,和侯君集陰謀篡權妄圖謀奪皇位。”

足利義滿喜歡漢家文化,之所以把何舉引為座上賓,就是因時常向他請教這些問題。

唐朝對外交流發達,倭國也是那時候和華聯絡最多。

因而,對唐朝的歷史,足利義滿更熟悉。

“李承乾已經貴為太子了,太宗百年之後大位不還是他的嗎?”

對於這,何舉早準備好了。

“儲君是社稷之福,很多皇帝都有提前定立儲君的習慣,但縱觀歷史從一至始的可沒有幾人。”

“沒有三十年的太子,哪怕是從哇哇墜地就被立為太子,三十年時間也太漫長了,沒有人願意靜心等這麼久的。”

話說到這,已經夠明白了。

“看來是我礙眼了。”

足利義滿名義上把幕府交給了足利義持,但幕府的真正控制權還在足利義滿手中。

光憑這一點,足利義持就有造反的理由。

一山不容二虎,要麼太上皇死,要麼皇帝死,除非有一個徹底放權。

聽罷,足利義滿嘆了口氣,道:“你們的皇帝都逃脫不了的宿論,我又如何能脫逃的出來。”

“來人。”

“把那逆子綁回來。”

命令下達後,足利義滿這才問道:“你們的皇帝也是這樣做的吧?”

何舉沒有那些老學究的惺惺作態,話說的倒是直來直去。

這次,仍不例外。

“子弒父,父殺子的都有,但在掌控絕對控制權的時候,凡是賢明之君往往都會留份餘地。”

“玄武門之變,太宗殺了李建成偏留了李淵,李承乾謀逆叛亂,太宗仍只是圈禁。”

“因而,太宗汙名只限弒兄。”

“將軍既已皈依,很難再重新任幕府將軍,可選個年紀尚小的子弟擔任。”

“這樣一來,就可避免類似之事,而且將軍又身強力壯,完全有足夠的時間重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