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感覺到內心深處的那一份寧靜還在,他自己就覺得踏實,就能保持一份冷靜、淡定、理性。

他覺得這是與世無爭的心願帶給他的。

外界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更是無法控制的,尤其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

穆青相信眼前與過去的不同,不會僅僅是內地與沿海城市的不同。

他能感知到這種不同發生在國內每一個角落。

他的與世無爭並不會消極抵制這種變化,而是保持一種健康心理狀態。

以平和的態度去應對各種變化,並能夠保持內心寧靜與平衡感。

他看到並已經親身體驗到了bbAd與集團公司的商戰博弈,他覺得自己能很平和地接受這種博弈,不論結果如何,都能接受。

也許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畢竟身處事外,才能保持這種冷靜,但更多的,穆青覺得是因為與世無爭帶給他的那一份安寧。

這份安寧讓他忽略外界的權力以及物質財富,忽略外界的喧譁以及紛擾,更直接看到問題的本質。

他所生活、工作的城市與這裡相比,不得不承認是一種貧窮。

這裡的繁華更能體現物質的極大豐富,但相對於內心,相對於與世無爭,他覺得這沒有什麼區別,反而覺得都是一種財富的體現。

這種財富是精神層面的,而非物質的。

物質財富並不會真正影響一個人的幸福,幸福感不過是一種感知而已。

商戰是物質層面利益的爭奪,這種爭奪可以是你死我活,可以很殘忍。

在穆青看來,只不過是遵循一定規則的人類遊戲,這種遊戲可以改變人類物質世界的分配。

有人會隨著這種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但也有人內心世界卻不會因此而被改變。

這恐怕取決於不同的世界觀,而世界觀也可能因為物質世界的變化而變化,不變的會是什麼呢?

穆青想起中學課本里講到的,變化是一種永恆,靜止是相對的。

想到這裡,他自己也不由得露出自嘲的微笑。

他覺得,至少他自己的與世無爭還沒有改變,內心深處的那一份寧靜還沒有改變,但不得不承認,與世無爭的內涵已經與最初不同。

穆青兩人在酒店周圍閒逛到晚上十一點左右的時候,接到曹志電話,讓他們儘快回酒店,有事跟他們商量。

兩人這時離酒店不遠,就馬上回到酒店的三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