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是朱桂始料未及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終,解決草原叛亂的竟是朱桂,這讓朱元璋既無奈又感慨。
整個事件,朱元璋幾乎是親手將功勞遞給了朱棣,可朱棣卻沒有把握住。
這促使朱元璋重新考慮他的佈局。
他原本希望透過扶持藩王,找到能與朱桂抗衡的力量,以維護皇權的穩定。
儘管他偏愛朱桂,但治國與打天下不同,穩定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為此,他不得不清除那些權勢過大的臣子。
朱桂的權勢也在增長,但作為兒子,朱元璋自然不會對他下手。
為了維穩,他需要一個能與朱桂制衡的藩王,朱棣曾是他的首選,但顯然朱棣未能勝任。
那麼,下一個培養物件又是誰?
此時,朱元璋注意到了朱棣懇求的眼神,似乎在請求再次機會。
朱元璋微微蹙眉,決定宴會結束後與朱棣詳談。
朱桂默默觀察著朱元璋的反應,表面平靜,內心卻在快速盤算。
他意識到,作為十三皇子,即便立下再多戰功,皇位也不會傳給他。
爭奪皇位的想法似乎只能等到朱標之後,否則只會招致群起而攻之。
因此,他決定將重心放在壯大自身實力上,而非單純取悅朱元璋。
宴會繼續,氣氛熱烈,朱標因身體不適提前離場,臨走前吩咐親信通知朱桂,宴後去找他。
朱桂稍作遲疑後答應了。
宴會最終在一片歡騰中落幕,賓客們紛紛議論著朱桂,急切地想將他在宴會上的風采傳播出去。
隨後,朱元璋單獨召見了朱棣,而朱桂則應朱標的邀請前往。
朱桂對朱標主動邀約感到意外,卻又覺得合情合理。
畢竟,他們已許久沒有深入交流了。
朱桂耳畔風言風語不少,其中最讓人咋舌的莫過於朱標臥病時,曾向父皇舉薦,言道若自己不幸仙逝,便由朱桂接掌太子之位。
這訊息來源成謎,彷彿一陣風,不知從哪個縫隙溜了出來。
按理講,這等私密話,父子間私下交流,外人怎會知曉?
除非,這秘密是他們中的一位故意洩露。
朱桂心裡盤算開來,老朱斷不會讓此類言論流傳,他心中多半是希望朱標穩坐太子之位,而自己則在外衝鋒陷陣。
至於朱標身後之事,老朱怎會輕易示人?
如此一分析,這傳言的源頭十有八九是朱標自己了。
“標哥這番心思,可真是深沉啊。”朱桂感慨道。
若朱標全然自私,他該琢磨的是如何利用最後的時光,說服父皇削弱藩王勢力,為子嗣鋪平道路。
雖顯無情,卻也人之常情。但出人意料,朱標不僅未為子謀取皇權,反勸老朱考慮朱桂,即便朱桂明白老朱不會答應,這份胸襟仍讓他動容。
無論朱標出於何因作出此決策,已贏得朱桂的好感。
故此,赴太子府前,朱桂特意準備了一份薄禮,以表敬意。
太子府前,朱桂抵達時,涼國公藍玉正候在那兒。
“代王殿下,您總算來了,我還以為要枯等許久呢。”藍玉一見朱桂,立即笑臉相迎。
朱標在世時,藍玉對朱桂頗有好感,畢竟朱桂助他財源廣進。
眼下大明水師幾乎由藍玉執掌,劫掠護航收益頗豐,雖需上繳國庫,水師亦能分一杯羹。
水師開支繁重,朱元璋心知肚明,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自大同府一行後,老朱深知“馬無夜草不肥”,加之稅負沉重,藍玉功不可沒,故而對其頗為寬容。
藍玉藉此機會擴建府邸,納了幾房小妾,日子比在老朱苛刻治下滋潤許多。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