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生育工具(第1/2頁)
章節報錯
據陶光嘯描述,大漢猶如銅牆鐵壁,難以撼動!
僅從大漢能輕易識破細作這一點,朱棣便知其組織嚴密,首領能力非凡。
若此強大力量與瓦剌、韃靼聯手,後果不堪設想!
朱棣的臉色瞬間陰沉,僅憑順天府的兵力,恐怕難以鎮壓這三股勢力,或許還需向鄰近的大同府求援。
“不成!”朱棣臉色一沉,“絕不能向大同府求援!”
自己在功績上已落後於朱桂,治理草原是他唯一的翻身機會。
如今草原治理之策出自朱桂,若在執行上還需朱桂相助,自己在這事上的存在感將蕩然無存!
到那時,不僅立功無望,反而為朱桂提供了展示舞臺,讓他再立新功,自己則徹底淪為配角!
朱棣絕不接受這樣的結果,尤其是在朱標病重之後,他更加不能容忍成為陪襯,因為陪襯就意味著與帝位無緣!
“有沒有辦法與大漢取得聯絡?”朱棣思及此處,向陶光嘯問道。陶光嘯眉頭緊鎖,語氣中透著困惑:“我的密探失聯後,我們便公開以外交名義,表示大明希望與大漢對話,結果那個大漢勢力根本不予理會。”
朱棣聞此言,心中猛地一沉。
大漢對大明使者的友好示意置之不理,是否意味著大漢已倒向瓦剌和韃靼?
若真如此,自己必須早做打算。
“傳令順天府各軍,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行動。”
“再去大漢、瓦剌、韃靼探個究竟,他們有任何風吹草動,速來稟報!”
燕王朱棣沉穩地下達指令,一邊緊鑼密鼓地籌備兵馬,隨時準備北上草原平定叛亂;
另一邊,則是摸清這三國的底細。
“遵命,即刻行動。”
陶光嘯聞聲,正欲拔腿飛奔,卻在唸及那神秘的大漢勢力時,腳步一頓,轉而望向朱棣,問道:
“殿下,我們對這所謂的大漢知之甚少,僅知其自稱為大漢,其領袖、軍力、民數皆不明朗,實屬罕見。我恐僅憑應天府一己之力,難以抗衡大漢、瓦剌、韃靼三者聯手,是否應將此事上報朝廷,您意下如何?”
陶光嘯此言,雖可能減損朱棣自行解決草原問題的功績,甚至招致皇上輕視,認為其連這點小事也擺不平,但尋求外援,總好過將來被三面夾擊,敗北收場。一旦朱棣強行出征不成反被笑,那可真是顏面掃地。
因此,陶光嘯建議朱棣先請示皇上。
“你認為需要稟告父皇嗎?”
燕王朱棣沉思。
上報,無疑是最保險的做法,以朱元璋調動大明兩百萬雄師的實力,無論大漢隱藏多深,即便聯合瓦剌、韃靼,亦不足為懼。
上報雖無功,卻也無過。
然而,朱棣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
目前,他在年齡上不及秦王朱樉有利,在功勳上又遜色於朱桂,朱棣深知,若求穩,則帝位無望!
因此,他必須冒險一搏,絕不上報,誓要憑自己的力量蕩平草原叛亂。
“上報之事,不必再議。事成之後,我自會呈上詳盡戰報給父皇。”
燕王朱棣權衡之後,決定獨自承擔。
陶光嘯聽罷,未再多言堅持上報,畢竟,求穩或冒險,皆為策略,勝負未分前,無人能斷言對錯。
“好!既已決斷,我必傾力輔助!”
陶光嘯拱手,語氣堅定。隨後,他著手部署,無數密探如影隨形,監視著漠北草原上的大漢、瓦剌、韃靼。
而瓦剌與韃靼在被監視的同時,也展開了反偵察,雙方使者秘密前往大漢交涉,儘管行事隱秘,仍逃不過陶光嘯的耳目,訊息迅速反饋回來。
得知這一動向,陶光嘯心中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