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徹底清理元朝的餘孽,二是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

一仗算政治賬,一仗算經濟賬,都是有板有眼的。

可這次朱桂對野人女真的行動,老朱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那野人女真的地界,鳥不拉屎的,打下來有啥好處?”老朱心裡嘀咕,“小十三又不是個糊塗蛋,咋就盯上那兒了呢?”

老朱又陷進了沉思的漩渦裡。

就算他用盡想象力去猜,也猜不到,正是這群野人女真的後裔,將來會給大明朝帶來滅頂之災。

朱桂這番舉動,其實是在源頭上掐斷了野人女真入主中原的可能。

國家哪有不敗之理,明朝或許也會因其他原因而傾覆,但朱桂能做的,就是見一個隱患,滅一個隱患。

這些深謀遠慮,朱元璋自然是不知曉的,也不可能知曉。

想不通,老朱索性先放一邊。

在他看來,朱桂事後呈上的戰報自會說明一切。

.於是,老朱照常上朝去了。

朝堂上,文武百官已各就各位。

老朱的目光無意間掃過右側空空如也的位置,眼神裡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

那裡本該站著輔政的朱標,可自從朱標病重後,那個位子就一直空著,讓年逾花甲的朱元璋心中不免悲涼。

白髮送黑髮,即便是硬漢如朱元璋,也感到心力交瘁,痛楚難當。

“有事上奏。”錦衣衛指揮使二虎見老朱面露哀色,心中也是一動。他不善言辭,此時只好對群臣高聲喊道。

百官自然也注意到了老朱的異常,紛紛打算說些喜事讓他寬心。

“臣有事稟報。”戶部尚書楊靖出列,滿面紅光地向御座上的老朱拱手行禮。.

老朱顯得興致不高,沒言語,只輕輕抬了抬眼皮。

“講。”二虎時刻留意著老朱的神情,默契地對楊靖示意。

楊靖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據戶部上月統計,我大明農業稅比重從以往的八成降到了一成左右,同時推出多項減免農稅的政策。相反,原本佔總稅收不足一成的商稅,如今提升至八成!這得益於代王推行的商稅改革,加之代王親自繳納大額商稅,上月大明總稅收達到了三千一百五十八萬兩。”

三千萬兩的稅收!

這數字一出,朝堂上一片譁然。一個月的稅收,竟抵得上過去一年!

眾人倒吸冷氣,驚歎不已。

除了戶部,其他人都是頭一回聽說這天文數字,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

“嘶——!一個月三千萬兩?商稅佔八成?!我大明何時變得如此強大?!一月三千萬,一年豈不是三億多兩?!”

“哈哈,我大明國庫終於充盈了!”

驚歎、驚喜、不敢置信,各種聲音交織。

“什麼?!一個月稅收三千萬兩?!”朱元璋聞言,一時愣住了。他的悲傷瞬間被震驚取代。

老朱雖知商稅改革加上朱桂研發的新產品,加之與西域、東察合臺汗國及南海諸國貿易線路的開通,會促使大明商稅快速增長,但他萬萬沒想到增長如此驚人,一個月竟能達到三千多萬!

“現在一個月的稅收比過去一年還多!”老朱心中一震。

以前的他節儉持家,對官員俸祿也摳門,一年稅收不過兩百多萬兩。

朱桂主政大同後,一邊創新產品,一邊改革商稅,兩手抓,讓大明稅收實現了質的飛躍。

而朱桂本人,從不吝嗇花錢,工人、人才、士兵,待遇都是別人的十倍以上,看似揮金如土,卻能讓大明稅收翻了十倍不止,這手段,實在令人咋舌!

“難道是上天帶走標兒後,不忍見我大明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