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實允許嗎?

歷史上,無數將領懷揣同樣的理想,誓要踏平漠北,功標狼居胥。

結果呢?

他們一踏入草原,連王庭的影子都沒見著,便已迷失方向!

更有甚者,在迷途中遭遇草原精銳,落得個丟盔棄甲,甚至喪命。

此刻的副將,雖心中波瀾,卻未再多言勸阻。

在他看來,正值血氣方剛年紀的朱桂,怎會聽得進勸?

何必自找沒趣。

不過,副將在心底默默做出了決定:

萬一朱桂真的迷路,遭遇草原主力圍攻,他願與朱桂共生死!

若能與朱桂同赴黃泉,家中老小或許還能得到妥善安置;反之,若獨自逃生,依皇帝的性情,恐怕全家難逃一劫。

朱桂並未去探究副將的心思。

事實上,他之所以選擇不通報,原因很簡單——這次針對草原的行動,是閃電戰!

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實現戰略目標,

在此過程中,所有遇見的敵人,都要被滅口,以掩藏自己部隊的行動軌跡!

這也是為何朱桂不聲不響地離開大同府,直奔蒙古腹地的原因之一。

而向朱元璋彙報,既費時又存在洩密風險,故而被朱桂否決。

“速度,乃兵之關鍵啊!”

朱桂心中暗歎。

當然,他敢於使出這般險棋,也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眼下的北伐大軍分為兩路。

一支由晉王朱棡率領,掌控山西布政司軍務;

另一支則由燕王朱棣掛帥,手握京城兵權,麾下不乏傅友德這樣的名將。

這意味著兩路主力軍各有統帥,若朱桂加入,極可能受到制約,難以在這場北伐中獨樹一幟,立下蓋世之功!

於是,朱桂決定劍走偏鋒,意欲帶著五千精兵繞過明軍主力,獨自開闢一片功業天地!

在“閃電戰”鼻祖的戰術啟示下,朱桂信心滿滿,誓要在草原上所向披靡,暢行無阻。他借鑑了那套對匈奴屢試不爽的策略,精心調教自己的部隊。

他吸納了了解草原風土人情的流浪百姓,讓他們充當嚮導,正是有了這些周密準備,朱桂深信,自己的行為非但不是冒險,而是實實在在的實踐與探索!

他轉頭對身邊的副將說:“告訴兄弟們,一旦我們滅了北元朝廷,我一定向父皇請功,到時候咱們痛飲三天三夜,慶賀勝利!”

副將聞言,眼中閃過一抹複雜,代王的膽魄確實令人欽佩,可草原上的兇險卻也讓無數中原勇士埋骨他鄉,沒人敢小覷草原上的悍勇之士。

朱桂僅憑消滅一個小部落就志得意滿,談論起攻伐北元朝廷,甚至連北元的影子都沒見到,就預想請功、飲酒,這份輕率實在不像是一位真正懂兵的將領應有的表現。

副將的心頭不禁湧上一絲絕望,恐怕這次真是要與代王一同葬身草原了。

“遵命!”

副將未多言,只是苦笑領命,內心卻波濤洶湧。

朱桂察覺到副將異樣的神情,但他並未多做解釋,畢竟信念這東西,不信就是不信。

即使掰開了揉碎了講解,副將或許也只是當作痴人說夢。

朱桂更傾向於用行動來回應所有的懷疑。

副將傳達了朱桂的命令,將士們聞聽戰後有封賞,還能與代王共飲,頓時爆發出激動的呼喊。

他們隨即停止休整,整裝待發。

朱桂依舊立於部落高臺,目光穿越茫茫草原,凝視著更北方的局勢。

他的目標,北元可汗孛兒只斤·也速迭兒,乃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後代,在藍玉捕魚兒海大捷後,他篡奪了北元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