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算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畢竟,改革寶鈔利於國家和人民。
當然,陶光嘯並非善類,他追求的並非單純行善舉。
陶光嘯認為,只要朱棣不斷作出利國利民的大事,他在官員和百姓中的威望便會日益增長!
這將減少朱棣日後謀反時,大明官民的反抗情緒,有利於陶光嘯的謀反大計順利進行。
而這正是陶光嘯畢生追求的目標!
陶光嘯的一切行為,皆圍繞著“如何更有效謀反”的核心邏輯展開。
他人無從知曉陶光嘯內心的算計。
朱棣聽完朱桂的分析,說儲君位的獎勵是假的,臉上不禁泛起苦笑。
心底裡,朱棣在得知朱標病倒後,確曾覬覦過皇位。
這時候的朱家子孫若毫無野心,不想當皇帝,那便是廢物或草包了。
因此,當朱棣聽說朱標提議由藩王接任儲君,並將改革寶鈔作為選拔條件時,他是激動的。
朱棣覺得自己有爭奪儲君之位的可能。
即便這爭奪方式聽起來有些兒戲。
朱棣仍舊想嘗試。
萬一這是真的呢?
面對皇位的誘惑,哪怕機會渺茫,多數人也不願輕易放棄,總想放手一搏。
曾經的朱棣,只為老朱家守護邊疆。
但在朱標病倒的訊息傳出後。
朱棣心中潛藏已久的野心被徹底喚醒。
如今朱棣也隱約明白,為何陶光嘯一再慫恿自己謀反,因為他們本就是一類人。
不過,朱棣仍不解陶光嘯為何說朱桂也必然謀反。
在朱棣眼裡,朱桂是個無害的弟弟,只關心賺錢和建功立業。
至於朱桂想謀反稱帝的野心,朱棣絲毫未察覺!
想到這,朱棣對著朱桂苦笑說:
“雖說儲君位的獎賞是假,但父皇設立的考驗卻是真的,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認真對待。”
朱桂聞言點頭:
“那是自然的。”
正好,朱桂近來也在考慮改革大同府的金融體系。
畢竟朱桂如今家大業大,大同府以往的金融政策沿用了大明的模式。
而明朝開國那幫人在戰場上的確有一套,但在經濟管理上卻是外行。
就拿朱元璋想讓大家改革的大明寶鈔來說,就是典型的金融失敗案例。
因為朱元璋發行大明寶鈔時,沒有用任何貴金屬作為保障。
至於寶鈔的數量,朱元璋也沒限制。
對大明寶鈔,朱元璋的態度是想發就發,沒錢用了就印,要賞誰就現場印刷。
這導致大明寶鈔自問世以來,價值不斷下跌,到現在民間百姓都不願意使用大明寶鈔了。
也因此,朱元璋對大明寶鈔的改革尤為上心。
可惜的是,老朱和他的團隊實在不擅長搞經濟,擺弄了一陣大明寶鈔後,非但沒讓它貶值慢一點,反而變得更不值錢了。
所以當朱標給藩王們佈置了改革大明寶鈔的任務,還說完成得好就能得到太子的位置時,朱元璋不僅沒出來澄清,反而幫著朱標一起宣傳。
因為朱元璋對現行的大明寶鈔體系真是失望透頂,急切地想要個變化!
這些背後的門道,朱桂不太清楚。
但他猜,老朱肯定對改革大明寶鈔特別上心。
而其他藩王聽說改革寶鈔做得好能有機會當太子,他們也會相當關注的。
想到這裡,朱桂心裡舒了一口氣。
這樣的競爭環境,正合他意!
而且還是朱元璋刻意設的局,用太子之位當釣餌,打造的競爭氛圍!
有了如此豐厚的獎勵懸在前頭,就算最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