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巨型真空管計算機,根本不是蕭誠這種小卡拉米能玩的,那巨大的成本,超高的能耗,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才能實現。

美國建造第一臺真空管計算機,耗資達到了48萬美金。

這筆錢別說蕭誠現階段還拿不出來,就算有,既找不到工廠生產足夠的元件,也不可能有那麼多合格技術人員來做這件事。

更別提還需要保密了!

一旦有了點接觸式電晶體,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成本降低很多倍不說,對人員的要求,也少了很多。

一旦時機成熟,在自己能夠完全掌控局面的情況下,是可以將它造出來的。

而且,憑著對於後世成熟計算機的瞭解,可以比英國、美國的原始計算機先進很多,至少領先十年以上。

這也是蕭誠不敢將它交給日本人的原因!

這東西一旦在日本人手中問世,因為生產難度不大,蕭誠是沒有辦法掌控局面的。

很可能會擴散,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蕭誠無法把控。

相反,德國人和美國人都心心念唸的原子彈技術資料,其實是個巨大的雞肋!

歷史上德國版的技術路線究竟怎麼樣,蕭誠雖然不瞭解詳情,但從直到德國戰敗也沒有造出來的情況看,

要麼研究出了問題,要麼成本高到難以想象,又或者生產難度非常之大!

德國人都做不到,日本人能做到嗎?

蕭誠覺得大機率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為二戰德國最終是戰敗了,德國版原子彈資料在後世很難找到詳情,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可是隨隨便便就能查到的啊。

美國前後花了三年時間,二十億美元巨資,才造出幾顆原子彈,除了實驗用掉的和殘次品,最後成功用於實戰的,也就只有“小男孩”和“胖子”兩顆而已。

這樣的時間和巨大成本,蕭誠覺得以日本的國力,要想在戰爭結束之前造出來,根本做不到。

這個餅畫的越大,越是會讓日本人投入更多資源,相應的,對於投入正面戰場的資源就會減少了。

蕭誠推測,最大的可能,是直到戰爭結束,仍然是個半成品。

不過,這對蕭誠來說,卻是很有好處的。

蕭誠一個東方人,又不是科學家,戰後要想在美國接觸到這些高新技術的東西,難度是非常大的。

相反,要搞到這些日本人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研究成果,對蕭誠來說,可比從美國人手中搞容易太多了。

有了這些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加上領先美國人十年以上的先進計算機,完全可能在五十年代初期,就真正造出自己的原子彈。

有了核威懾,連朝鮮戰爭都有可能不再發生!

至於說,萬一日本人走了狗屎運,真的傾盡國力造出了原子彈,也沒有什麼關係。

美國產的“小男孩”和“胖子”,哪有日本原產的夠勁!

:()別猜了,你們都是我的臥底